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访谈法 | 第17页 |
3、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4、逻辑分析法 | 第18页 |
5、数理统计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第一节 淮阳县农村初中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19-25页 |
一、体育教师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三、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5-28页 |
一、校内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5-27页 |
二、对于校外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8-32页 |
一、理论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8页 |
二、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28-32页 |
第四节 课外及校外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32-34页 |
一、课外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32-33页 |
二、校外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五节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34-35页 |
第六节 体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影响淮阳县农村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 | 第37-39页 |
第一节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一、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 | 第37-38页 |
二、体育经费的投入 | 第38页 |
三、体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 第38页 |
四、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 第38页 |
五、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淮阳县农村初中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对策研究 | 第39-43页 |
第一节 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39页 |
一、提高体育教师工作待遇,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 | 第39页 |
二、增加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增加农村教师职称职数 | 第39页 |
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他们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 | 第39页 |
四、发挥校内校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合力作用 | 第39页 |
第二节 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39-40页 |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 | 第39-40页 |
二、多方面筹集体育经费用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40页 |
第三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40-41页 |
一、合理改造运动项目和增加新兴运动项目 | 第40页 |
二、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课外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41页 |
一、重视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保证学生运动时间 | 第41页 |
第五节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41-42页 |
第六节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 第42-43页 |
一、加大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 | 第42页 |
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3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3-45页 |
附录1 | 第45-49页 |
附录2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