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陈三五娘”故事明清时期戏文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2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第8-10页
    二、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思路第10-12页
第一章 “陈三五娘”故事明清时期戏文介绍第12-18页
    第一节 “陈三五娘”故事情节与溯源第12-15页
        一、故事情节第12-13页
        二、故事溯源第13-15页
    第二节 “陈三五娘”故事明清时期戏曲版本介绍第15-18页
        一、嘉靖本第15-16页
        二、万历本第16页
        三、顺治本第16页
        四、道光本第16-17页
        五、光绪本第17-18页
第二章 “陈三五娘”故事明清时期戏曲版本差异研究第18-40页
    第一节 故事框架、关键性情节体现的一脉相承的关系第18-22页
        一、出目设置表现出细节差异第18-20页
        二、一脉相承的关系第20-22页
    第二节 情节完整性第22-23页
    第三节 潮腔以及接受地域的定位第23-26页
    第四节 脚色设置第26-27页
    第五节 插图研究第27-31页
        一、嘉靖本与万历本插图版式比较第28-29页
        二、清代三个刻本的插图情况第29-31页
    第六节 接受方式差异与审美趣味第31-38页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人物形象传承变异性研究第40-50页
    第一节 陈三:貌、地位、情第40-42页
    第二节 黄五娘:半雅半俗,贴近人情第42-46页
    第三节 五娘父母:封建家长,凡人情莫不欲富第46-47页
    第四节 益春:色,性也第47-50页
第四章 “陈三五娘”故事明清时期戏文经典性探析第50-68页
    第一节 独特的民俗第50-53页
        一、时令节日第51-52页
        二、生活民俗第52-53页
    第二节 诗性传统的继承第53-62页
        一、化用诗词意境及直用古典诗词第53-55页
        二、典故与民族集体记忆,历史传统和戏曲文学传统第55-62页
    第三节 集体共享型题材的魅力第62-68页
结论第68-70页
附录第70-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82页
个人简历第82-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契嵩《中庸解》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淮阳县农村初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