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描述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空间碎片问题及其危害 | 第12-14页 |
一、 空间碎片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 空间碎片来源 | 第13页 |
三、 空间碎片的危害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涵义、特征及其内容 | 第14-17页 |
一、 空间碎片减控的涵义 | 第14页 |
二、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涵义 | 第14-15页 |
三、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特征 | 第15页 |
四、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一、 探索期 | 第17-18页 |
二、 初构期 | 第18-19页 |
三、 推动期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 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理论 | 第20页 |
二、 合乎环境要求的可持续太空探索理论 | 第20-21页 |
三、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空间碎片减控的国际法规范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国际条约对于空间碎片减控的规定 | 第22-27页 |
一、 1967 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公约》(简称《外空条约》) | 第22-25页 |
二、 1972 年《外空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简称《责任公约》) | 第25-26页 |
三、 1976 年《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简称《登记公约》)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其他国际文件对于空间碎片减控的规定 | 第27-30页 |
一、 《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 第28-29页 |
二、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美、俄空间碎片减控国内立法之比较 | 第30-37页 |
第一节 美国空间碎片减控国内立法 | 第30-33页 |
一、 美国立法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30-31页 |
二、 美国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三、 对美国立法的评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俄罗斯空间碎片减控国内立法 | 第33-37页 |
一、 俄罗斯立法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33-34页 |
二、 俄罗斯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三、 对俄罗斯立法的评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我国空间碎片减控立法的背景与过程 | 第37-38页 |
一、 立法背景 | 第37页 |
二、 立法过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空间碎片减控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38-42页 |
一、 法律规章层面 | 第38-41页 |
二、 国家政策层面 | 第41-42页 |
三、 技术标准层面 | 第42页 |
第三节 我国空间碎片减控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 与空间碎片减控有关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层次低 | 第42-43页 |
二、 与空间碎片减控有关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完备性差 | 第43页 |
三、 空间碎片减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空间碎片减控立法的设想 | 第44-49页 |
一、 我国空间碎片减控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44-47页 |
二、 今后我国空间碎片减控立法的方向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