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区间规划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不确定条件班轮运输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区间规划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4 研究综述小结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区间规划问题分析 | 第19-31页 |
2.1 集装箱班轮航线分类 | 第19-21页 |
2.1.1 点对点航线 | 第19页 |
2.1.2 多港挂靠航线 | 第19-20页 |
2.1.3 轴辐式网络模式 | 第20-21页 |
2.2 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规划 | 第21-26页 |
2.2.1 轴辐式网络规划内容 | 第22-23页 |
2.2.2 轴辐式网络分类 | 第23-24页 |
2.2.3 本文研究的集装箱轴辐式网络类型 | 第24-26页 |
2.3 轴辐式网络不确定性及需求区间表达形式 | 第26-28页 |
2.3.1 轴辐式网络不确定性特征 | 第26-27页 |
2.3.2 轴辐式网络不确定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3.3 需求不确定的区间表达形式 | 第28页 |
2.4 标准区间规划线性模型及其求解 | 第28-31页 |
2.4.1 标准区间线性规划模型 | 第28-29页 |
2.4.2 区间线性规划求解 | 第29-31页 |
第3章 集装箱轴辐式网络区间规划模型建立 | 第31-38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1页 |
3.2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 第31-33页 |
3.2.1 模型假设 | 第31-32页 |
3.2.2 符号说明 | 第32-33页 |
3.3 集装箱轴辐式网络区间规划模型 | 第33-38页 |
3.3.1 区间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3.2 不确定目标函数的转化 | 第35-38页 |
第4章 集装箱轴辐式网络规划模型算法设计 | 第38-52页 |
4.1 GA&AC混合算法思路及步骤 | 第38-41页 |
4.1.1 GA&AC混合算法思路 | 第38-40页 |
4.1.2 GA&AC混合算法步骤 | 第40-41页 |
4.2 枢纽港选址GA编码及支线港最短路配置 | 第41-44页 |
4.3 干线航线AC算法 | 第44-48页 |
4.4 适应度函数 | 第48-49页 |
4.5 选择、交叉、变异算子 | 第49-52页 |
4.5.1 选择算子 | 第49页 |
4.5.2 交叉算子 | 第49-51页 |
4.5.3 变异算子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2-58页 |
5.1 基础数据及算法参数设定 | 第52-54页 |
5.1.1 基础数据 | 第52-53页 |
5.1.2 混合遗传算法参数设定 | 第53-54页 |
5.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