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关于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产业集聚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 第15-19页 |
1.2.3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分析 | 第23-33页 |
2.1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演化 | 第23-25页 |
2.2 产业集聚效应 | 第25-27页 |
2.3 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机制分析 | 第27-31页 |
2.3.1 产业集聚初期阶段 | 第28-29页 |
2.3.2 产业集聚中期阶段 | 第29-30页 |
2.3.3 产业集聚后期阶段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 | 第33-44页 |
3.1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发展概况 | 第33-36页 |
3.2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 第36-43页 |
3.2.1 全国环境质量概况 | 第36-39页 |
3.2.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 | 第39-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4-63页 |
4.1 计量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44-47页 |
4.1.1 计量模型设计 | 第44-45页 |
4.1.2 变量说明 | 第45-46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4.2 测算制造业集聚水平 | 第47-52页 |
4.2.1 测算方法及数据说明 | 第47-48页 |
4.2.2 测算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3 测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 第52-53页 |
4.3.1 指标选取与测算方法 | 第52-53页 |
4.3.2 测算结果分析 | 第53页 |
4.4 计量检验与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4.4.1 全国样本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4.4.2 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分析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协调制造业集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 第63-68页 |
5.1 东部地区改造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的对策 | 第63-65页 |
5.1.1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完善制造业集聚区的创新体系 | 第64-65页 |
5.1.2 着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 第65页 |
5.2 中部地区规划统筹制造业集聚区的对策 | 第65-67页 |
5.2.1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化、规范化发展 | 第66页 |
5.2.2 提高环境规制的协调性和权威性 | 第66-67页 |
5.2.3 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绿色生产 | 第67页 |
5.3 西部欠发达地区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 第67-6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2000-2013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比重 | 第75-76页 |
附录B 2000-2013 年我国30个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