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我国民营银行及其市场退出 | 第8-14页 |
2.1 我国民营银行的定义 | 第8页 |
2.2 我国民营银行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8-10页 |
2.2.1 民营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第8-9页 |
2.2.2 民营银行的特点 | 第9-10页 |
2.3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 | 第10-14页 |
2.3.1 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定义 | 第10-11页 |
2.3.2 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2.3.3 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方式 | 第12-14页 |
3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制化 | 第14-17页 |
3.1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法制化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3.1.1 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法制化的含义 | 第14页 |
3.1.2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法制化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3.2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4 域外及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经验及借鉴 | 第17-26页 |
4.1 域外及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经验 | 第17-22页 |
4.1.1 美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退出 | 第17-19页 |
4.1.2 德国地方合作银行的市场退出 | 第19-20页 |
4.1.3 韩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 | 第20-21页 |
4.1.4 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 | 第21-22页 |
4.2 有关银行业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国际指引 | 第22-23页 |
4.2.1 巴塞尔委员有关问题银行监管的规范 | 第22-23页 |
4.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规范 | 第23页 |
4.3 对我国构建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启示 | 第23-26页 |
5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3页 |
5.1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现状 | 第26-29页 |
5.1.1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可遵循的制度 | 第26-28页 |
5.1.2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规制 | 第28-29页 |
5.2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问题 | 第29-33页 |
5.2.1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缺陷 | 第29-31页 |
5.2.2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6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建构 | 第33-39页 |
6.1 完善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立法 | 第33-36页 |
6.1.1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3页 |
6.1.2 立法中需完善的制度规定 | 第33-36页 |
6.2 坚持减少政府干预的原则 | 第36页 |
6.3 完善保障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配套机制 | 第36-37页 |
6.3.1 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 | 第36-37页 |
6.3.2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 第37页 |
6.4 尽快成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 | 第37-39页 |
7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