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究--以福建沙县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的综合评价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土地信托流转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第16-20页
    2.1 本文所涉及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6页
    2.2 土地信托流转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6-18页
        2.2.1 产权理论第16-17页
        2.2.2 地租理论第17-18页
        2.2.3 土地市场理论第18页
    2.3 土地信托流转的法律依据第18-20页
        2.3.1 《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相关规定第18页
        2.3.2 《信托法》中的相关规定第18-19页
        2.3.3 《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第19-20页
第3章 沙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分析第20-36页
    3.1 沙县基本概况第20页
    3.2 沙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动因分析第20-23页
        3.2.1 务农与务工收入差异第20-21页
        3.2.2 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第21-22页
        3.2.3 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第22-23页
        3.2.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第23页
    3.3 沙县土地流转机制的演变第23-30页
        3.3.1 农户自发流转阶段第23-24页
        3.3.2 政府推动流转阶段第24-26页
        3.3.3 企业信托流转阶段第26-30页
    3.4 沙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取得的主要成效第30-36页
        3.4.1 破解了机制不畅难题第30页
        3.4.2 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第30-33页
        3.4.3 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第33-34页
        3.4.4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第34-36页
第4章 沙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评价第36-44页
    4.1 土地信托流转机制可行性评价第36-41页
        4.1.1 从政策导向上评价第36页
        4.1.2 从目标定位上评价第36-37页
        4.1.3 从问卷调查上评析第37-41页
    4.2 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制约因素第41-44页
        4.2.1 国家财政支农政策有待完善第41-42页
        4.2.2 涉农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第42-43页
        4.2.3 金融支农力度不大第43-44页
第5章 国内外农村土地信托的实践经验借鉴第44-48页
    5.1 国内外其他土地信托模式比较第44-46页
        5.1.1 美国土地信托模式第44页
        5.1.2 日本土地信托模式第44-45页
        5.1.3 四川农村土地信托模式第45页
        5.1.4 浙江农村土地信托模式第45-46页
    5.2 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6-48页
        5.2.1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6-47页
        5.2.2 四川和浙江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7-48页
第6章 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对策建议第48-54页
    6.1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48页
        6.1.1 因地制宜原则第48页
        6.1.2 自愿自主原则第48页
        6.1.3 市场导向原则第48页
        6.1.4 规范流转原则第48页
    6.2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应遵循的基本对策第48-54页
        6.2.1 建立健全利益保障机制第49-50页
        6.2.2 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第50-52页
        6.2.3 创新金融支农机制第52-54页
第7章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A 沙县土地信托流转工作租赁方调查问卷表第58-60页
附录B 沙县土地信托流转工作农户调查问卷表第60-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430DY450-HY型离心泵转子系统的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