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的整合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逻辑框架和创新点第13-15页
     ·逻辑框架第13-14页
     ·创新点第14-15页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5-21页
   ·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理论第15-17页
     ·内部控制及对其评价的关系第15页
     ·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第15-17页
   ·国内外内控评价的发展研究第17-21页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国际发展历程第17-18页
     ·内部控制评价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第18-21页
3 整合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第21-28页
   ·模型构建的立足点第21-22页
     ·同时具备普遍性和针对性第21-22页
     ·具备对不同级别员工的适用性第22页
   ·模型的具体内容第22-25页
     ·模型框架第22-23页
     ·模型内涵第23-24页
     ·模型应用范围第24-25页
   ·模型特点及注意事项第25-28页
     ·模型的优势第25-27页
     ·模型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第27-28页
4 模型分解——宏观层第28-36页
   ·评价主体第28-30页
     ·董事会、监事会、中高层管理者第28-29页
     ·内部审计部门第29-30页
   ·评价指标第30-33页
     ·内部环境第31-32页
     ·风险评估第32页
     ·控制活动第32-33页
     ·信息与沟通第33页
     ·内部监督第33页
   ·评价过程第33-36页
     ·指标的量化第33-34页
     ·评价结果的数据处理第34-36页
5 模型分解——微观层第36-42页
   ·评价主体第36-37页
     ·基层员工第36-37页
     ·中高级管理层、部门负责人第37页
     ·内部审计部门第37页
   ·评价方法第37-38页
   ·评价流程第38-42页
     ·业务流程分析第39页
     ·选择关键控制点(风险点)第39-40页
     ·举办研讨会第40页
     ·出具评估报告和整改方案第40-42页
6 模型应用——以宏观层为例第42-46页
   ·新华医疗器械公司简介第42页
   ·新华公司应用实例第42-45页
     ·二级指标的得分系数第42-43页
     ·一级指标(即内控要素)的得分系数及标准得分第43-44页
     ·最终内部控制的得分第44-45页
   ·结果分析第45-4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本文结论第46-47页
   ·模型局限性及不足第47页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A 宏观层的详细评价表第50-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
下一篇: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