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自动检测仪器、仪表论文

基于GPIB总线技术的仪器仪表自动计量测试系统的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GPIB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第8-9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第二章 仪器控制第12-28页
    2.1 仪器控制的概念第12页
    2.2 仪器控制总线简介第12-18页
        2.2.1 仪器控制总线的发展第12-13页
        2.2.2 总线性能简介第13-14页
        2.2.3 仪器控制总线比较第14-17页
        2.2.4 总结第17-18页
    2.3 GPIB概述第18-24页
        2.3.1 GPIB简介第18页
        2.3.2 GPIB设备简介第18-20页
        2.3.3 GPIB总线及连接器第20-23页
        2.3.4 GPIB数据传输的层次结构第23-24页
        2.3.5 GPIB接口系统的特点第24页
    2.4 仪器控制软件结构第24-27页
        2.4.1 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第24-25页
        2.4.2 虚拟仪器软件框架第25-26页
        2.4.3 仪器驱动程序第26-27页
    2.5 仪器控制理论在计量测试中的实际应用及发展方向第27-28页
第三章 示波器自动检定系统的构成第28-38页
    3.1 示波器检定装置第28-30页
        3.1.1 测量标准性能第28-29页
        3.1.2 测量标准的建立第29-30页
        3.1.3 结论第30页
    3.2 示波器检定的具体项目第30-35页
        3.2.1 垂直检定第30-31页
        3.2.2 时基检定第31-32页
        3.2.3 瞬态响应检定第32-33页
        3.2.4 稳幅特性第33-35页
        3.2.5 校准信号第35页
    3.3 系统硬件框图第35页
    3.4 系统工作原理第35-36页
    3.5 系统的硬件准备第36-38页
        3.5.1 5820A型示波器校准源的IEEE-488端口设置第36页
        3.5.2 TDS3000&TDS3000B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通信连接第36-38页
第四章 示波器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第38-60页
    4.1 设计思想第38-41页
        4.1.1 设计目标第38页
        4.1.2 设计方案第38-41页
            4.1.2.1 测试系统的构成第38页
            4.1.2.2 用Visual Basic编制程序第38-40页
            4.1.2.3 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数据库第40页
            4.1.2.4 用VB实现GPIB接口卡的DLL调用第40-41页
    4.2 示波器自动检定程序软件设计第41-46页
        4.2.1 程序框图第41页
        4.2.2 程序结构第41-45页
            4.2.2.1 窗体模块第42页
            4.2.2.2 标准模块第42-45页
        4.2.3 执行GPIB操作第45-46页
            4.2.3.1 动态库函数的声明第45页
            4.2.3.2 常用的NI-488.2 函数第45-46页
            4.2.3.3 动态库函数的调用第46页
    4.3 示波器自动检定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第46-58页
        4.3.1 常用型号示波器的参数库设计第48-51页
        4.3.2 检定记录库的设计第51-53页
        4.3.3 Visual Basic对数据库的访问第53-58页
            4.3.3.1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第53页
            4.3.3.2 VB对常用型号示波器参数库的访问第53-57页
            4.3.3.3 VB对检定记录库的访问第57-58页
    4.4 帮助系统第58-60页
第五章 示波器自动检定系统的功能介绍第60-64页
    5.1 检定分系统软件流程图第61页
    5.2 界面第61-62页
    5.3 编程第62-63页
    5.4 特点和优势第63-64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SM网络的切换分析与优化
下一篇:无线电引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