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表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页 |
1.2 往复压缩机气量调节方法 | 第16-18页 |
1.2.1 常用压缩机流量调节方法 | 第16-17页 |
1.2.2 往复压缩机无级气量调节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顶开进气阀气量调节方法概述 | 第18-21页 |
1.3.1 顶开进气阀气量调节原理 | 第18-19页 |
1.3.2 主动式卸荷调节—DHR系统 | 第19-20页 |
1.3.3 被动式顶开调节 | 第20-21页 |
1.4 压缩机变工况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1.4.1 往复压缩机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4.2 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 | 第21-22页 |
1.4.3 往复压缩机变工况下的动力学问题 | 第22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变工况热力学分析 | 第24-31页 |
2.1 变工况热力循环模型 | 第24-27页 |
2.2 变工况流量确定 | 第27-30页 |
2.2.1. 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2.2.2. 计算实例的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2.2.3. 主动调节下流量值的实验测定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被动式气量调节方案设计 | 第31-35页 |
3.1 气量调节比例与被动式顶开力关系拟合 | 第31-32页 |
3.3 多气阀组合调节 | 第32-33页 |
3.4 用户界面设计 | 第33-34页 |
3.4.1 GUI开发环境介绍 | 第33页 |
3.4.2 被动式调节方案设计用户界面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变工况反向角分析 | 第35-45页 |
4.1 反向角的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4.1.1 反向角的概念 | 第35-36页 |
4.1.2 综合活塞力的计算 | 第36-37页 |
4.2 变工况气体力的计算 | 第37-39页 |
4.2.1 变工况气体力计算中气调比例η的引入 | 第37-38页 |
4.2.2 MW-260/0.2-17-X型压缩机变工况气体力计算 | 第38-39页 |
4.3 变工况反向角计算分析 | 第39-44页 |
4.3.1 双作用气缸反向角分析 | 第39-42页 |
4.3.2 单作用气缸反向角分析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变工况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第45-69页 |
5.1 变工况运动学计算分析 | 第45-47页 |
5.1.1 机构运动Simulink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5.1.2 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46-47页 |
5.2 变工况动力学计算分析 | 第47-54页 |
5.2.1 连杆力计算分析 | 第48-49页 |
5.2.2 切向力计算与曲轴旋转不均匀度分析 | 第49-53页 |
5.2.3 曲轴径向力计算分析 | 第53-54页 |
5.3 压缩机变工况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4-62页 |
5.3.1 压缩机虚拟样机设计 | 第54-56页 |
5.3.2 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5.3.3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5.4 强度分析 | 第62-67页 |
5.4.1 曲轴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62-65页 |
5.4.2 连杆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变工况故障分析与评估 | 第69-77页 |
6.1 振动故障分析 | 第69-74页 |
6.1.1 振动原因分析 | 第70-73页 |
6.1.2 减振措施 | 第73-74页 |
6.2 摩擦副润滑故障分析 | 第74-75页 |
6.2.1 活塞环磨损分析 | 第74-75页 |
6.2.2 十字头销和轴承磨损分析 | 第75页 |
6.3 回流气阀温升分析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