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

导 言第8-17页
    一、 选题意义第8-10页
    二、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0-13页
    三、 主要创新第13-17页
第一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第17-54页
    第一节 制度的一般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第18-33页
        一、 制度的涵义第18-23页
        二、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第23-28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方向第28-33页
    第二节 中国国有银行制度与经济发展第33-43页
        一、 国有银行制度的历史演变第34-37页
        二、 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与经济增长第37-40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第40-43页
    第三节 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特点及难点第43-54页
        一、 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特点第43-48页
        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难点第48-50页
        三、 对于中国银行制度的几点认识第50-54页
第二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第54-115页
    第一节 产权理论探析第54-76页
        一、 产权的基本含义第54-58页
        二、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第58-60页
        三、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第60-64页
        四、 产权理论在中国第64-67页
        五、 产权改革中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第67-76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产权形式第76-88页
        一、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类型第76-81页
        二、 不同国家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第81-85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与制度创新第85-88页
    第三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走股份制的道路第88-104页
        一、 单一金融产权制度难以造就出现代商业银行第89-91页
        二、 单一金融产权制度限制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第91-93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定位问题和步骤第93-99页
        四、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路径--分拆改制上市第99-104页
    第四节 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第104-115页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第104-107页
        二、 有效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第107-109页
        三、 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第109-112页
        四、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方向第112-115页
第三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的改革第115-139页
    第一节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国际经验第115-122页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效应分析第122-128页
        一、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形成第122-124页
        二、 分业经营模式的效应评析第124-128页
    第三节 混业经营:势在必行第128-132页
        一、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第128-129页
        二、 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第129-132页
    第四节 经营制度的选择第132-139页
        一、 应走渐进式混业道路第133-135页
        二、 经营制度改革的具体步骤第135-137页
        三、 混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137-139页
第四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改革第139-163页
    第一节 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内涵第139-147页
        一、 现代商业银业内控制度的内涵第139-143页
        二、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及评析第143-147页
    第二节 引入ISO9000国际标准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改革第147-152页
        一、 ISO9000国际标准及要求第147-149页
        二、 商业银行引入ISO9000国际标准实现管理质量飞跃第149页
        三、 利用ISO9000国际标准推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改革第149-152页
    第三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框架的重构第152-163页
        一、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第152-156页
        二、 《巴塞尔协议》及其主张第156-158页
        三、 银行业监管制度改革的路径第158-163页
结论第163-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76-177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177-180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180页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184-185页
致谢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胃癌诊断标志物簇筛选及HIF1A调控功能研究
下一篇:人早孕滋养细胞卵泡抑素表达水平与自发流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