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依托校本课程提升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第9页
        (二)教学实践的困惑第9页
    二、研究目标第9-10页
    三、研究内容第10-13页
        (一)理论依据第10-11页
        (二)生物学科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第11-12页
        (三)生物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与途径研究第12页
        (四)生物学科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第12-13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调查研究法第13页
        (三)实验研究法第13页
        (四)案例研究法第13-14页
    五、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第14页
        (一)研究的关键问题第14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4页
    六、实施步骤第14-16页
        (一)准备阶段第14页
        (二)实施阶段第14-15页
        (三)分析阶段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2页
    一、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一)科学素养第16页
        (二)生物科学素养第16-17页
        (三)校本课程第17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第17-19页
    三、国外相关研究状况第19-21页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1-22页
第三章 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式第22-31页
    一、铜川学校校本课程的设计背景第22-23页
        (一)铜川学校校园环境分析第22页
        (二)学生需求分析第22页
        (三)教师资源分析第22-23页
    二、铜川学校校本课程目标第23-24页
        (一)“本草园”校本课程总目标第23页
        (二)“本草园”课程具体目标第23-24页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保障第24-27页
        (一)校本课程参与人员第24-25页
        (二)校本课程实施中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第25页
        (三)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第25-27页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第27-31页
        (一)评价原则第27-28页
        (二)具体评价方式第28-31页
第四章 依托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案例第31-41页
    一、对基础型课程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第31-33页
        案例一: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第31-33页
    二、促进学生认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第33-35页
        案例二:“灵丹妙药我来制”系列活动第34-35页
    三、对学生“用证据支持假设”这一科学能力和意识的强化第35-37页
        案例三:光照强度对水仙球生长的探究实验第35-37页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第37-41页
        案例四:校园植物——桂花第37-41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一、原始成绩第41页
    二、数据分析第41-45页
        (一)对照组与实验组生物科学素养前测数据及显著性比较第41页
        (二)对照组生物科学素养前、后测数据及显著性比较第41-42页
        (三)对照组与实验组生物科学素养后测数据及显著性比较第42页
        (四)实验组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指标体系各维度结果分析第42-45页
第六章 结论第45-48页
    一、研究结果第45-47页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观念第45页
        (二) 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STS的关系第45页
        (三)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操作技能第45-46页
        (四)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46-47页
    二、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1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测试题(前测)第50-54页
附录2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测试题(后测)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苯胺和螺二芴结构的有机双光子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国家考试报考资格限制条件的公法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