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理由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16-18页 |
(一) 党政领导干部 | 第16页 |
(二) 选拔任用 | 第16-17页 |
(三) 委任制与荐举委任制 | 第17页 |
(四)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 知情权理论 | 第18-19页 |
(二) 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一、荐举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发展脉络梳理 | 第22-26页 |
(一) 民主推荐制度的实施,使干部选任工作走向民主公开 | 第22-23页 |
(二) 任前公示制度的推行,使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增强 | 第23-24页 |
(三) “选拔公开”模式的探索,使干部选任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 第24-26页 |
二、荐举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透视 | 第26-32页 |
(一) 干部选任初始环节程序缺失,操作隐蔽性强 | 第26页 |
(二) 提名推荐环节民主化程度低 | 第26-28页 |
(三) 组织考察过程透明度低 | 第28-29页 |
(四) 讨论决定环节选人用人权力过于集中 | 第29页 |
(五) 任前公示功能虚化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思想观念上的错位 | 第32-33页 |
(一) 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干部选任公开的认识不到位 | 第32页 |
(二) 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薄弱 | 第32-33页 |
二、干部选任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3-35页 |
(一) 荐举委任制程序设计不完善 | 第33-34页 |
(二) 干部选任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备 | 第34-35页 |
三、荐举委任制干部选任机制运行不畅 | 第35-38页 |
(一) 干部选任的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二) 干部选任中民主机制运行不畅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的路径研究 | 第38-48页 |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于部选任公开化的认识 | 第38-39页 |
(一) 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和素质 | 第38页 |
(二) 组织部门要更新观念,树立公开民主的选人用人观 | 第38-39页 |
(三) 培养和增强党员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 | 第39页 |
二、构建和完善干部选任公开化的制度体系,使干部选任公开在制度的“笼子”中进行 | 第39-42页 |
(一) 健全荐举委任制,规范干部选任程序 | 第39-40页 |
(二) 建立干部选任信息公开制度 | 第40-41页 |
(三) 完善干部选任责任制度 | 第41-42页 |
三、建立荐举委任制干部选任的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让选人用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第42-48页 |
(一) 实行调整动议公开,实现干部选任启动环节公开透明 | 第42-43页 |
(二) 坚决落实民主推荐机制,使推荐提名过程公开透明 | 第43-44页 |
(三) 实现考察公开透明,提高干部考察公信度 | 第44-45页 |
(四) 完善干部选任民主决策机制,以民主促进公开 | 第45-46页 |
(五) 健全干部选任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选任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