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7-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4. 理论基础 | 第13页 |
5.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内涵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有关概念和理论 | 第15-19页 |
一、地理空间信息 | 第15页 |
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 | 第15-17页 |
三、地理空间信息与政府管理决策的关系 | 第17-18页 |
四、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18-19页 |
五、政务信息共享理论 | 第19页 |
第二节 国外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 | 第19-23页 |
一、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应用 | 第20页 |
二、澳大利亚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共享应用 | 第20-21页 |
三、英国数字国家框架计划 | 第21页 |
四、日本基本测量与电子国土实现计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国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共享实践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 | 第23-27页 |
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二、国家级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协调机构的尴尬地位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测绘部门的主动实践:建设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第27-31页 |
一、产生背景 | 第27页 |
二、平台定位 | 第27-28页 |
三、运行模式 | 第28-30页 |
四、建设现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对中国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情况的评价 | 第31-33页 |
一、信息共享成为必然趋势 | 第31-32页 |
二、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以及信息深度开发仍是难点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上海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案例分析 | 第33-52页 |
第一节 上海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总体情况 | 第33-35页 |
一、已建成100多个独立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或系统 | 第33-34页 |
二、跨部门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上海测绘管理部门的驱动力 | 第35-37页 |
一、机构背景 | 第35-36页 |
二、外在驱动力 | 第36页 |
三、内在驱动力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上海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第37-48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二、服务模式 | 第38-40页 |
三、应用案例 | 第40-44页 |
四、成效评估 | 第44-47页 |
五、面临挑战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对上海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分析评价 | 第48-52页 |
一、平台推动力 | 第48-49页 |
二、平台的优势 | 第49-50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存在优势与建设难点 | 第52-56页 |
第一节 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 | 第52-53页 |
一、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与政务信息在线融合有利于政府决策 | 第52页 |
二、有利于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地理空间信息共享 | 第52-53页 |
三、有利于实现测绘部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方式转型 | 第53页 |
第二节 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难点 | 第53-56页 |
一、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法规缺位 | 第53-54页 |
二、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机制未健全 | 第54页 |
三、部门利益调节缺乏统筹机制 | 第54-55页 |
四、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对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与启示 | 第56-61页 |
第一节 对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 | 第56-58页 |
一、出台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法规 | 第56页 |
二、建立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系统工作机制 | 第56-57页 |
三、建立信息共享标准化体系和操作流程 | 第57-58页 |
四、引入市场力量提供信息应用开发服务 | 第58页 |
第二节 对政府部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启示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附件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