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接收设备、无线电收音机论文--其他论文

应用于WSN的2.4GHz低电压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设计指标第11-12页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射频接收前端第13-29页
    2.1 接收机简介第13-17页
        2.1.1 超外差接收机第13-14页
        2.1.2 零中频接收机第14-16页
        2.1.3 低中频接收机第16-17页
    2.2 低噪声放大器第17-24页
        2.2.1 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第17-21页
        2.2.2 低噪声放大器的基本结构第21-24页
    2.3 混频器第24-28页
        2.3.1 混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第24-25页
        2.3.2 混频器的基本结构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低电压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与前仿真第29-53页
    3.1 LNA的设计第29-36页
        3.1.1 LNA的电路结构第29-30页
        3.1.2 LNA中的负载选择第30-31页
        3.1.3 LNA中的等效跨导提高技术第31-33页
        3.1.4 LNA中的电流复用技术第33-35页
        3.1.5 LNA的稳定性第35-36页
    3.2 下变频混频器的设计第36-40页
        3.2.1 下变频混频的电路结构第36-37页
        3.2.2 混频器跨导级的设计第37-39页
        3.2.3 混频器开关对的设计第39-40页
        3.2.4 混频器负载的设计第40页
    3.3 射频接收前端的整体电路第40-41页
    3.4 射频接收前端的前仿真第41-51页
        3.4.1 输入匹配S11的前仿真第41-43页
        3.4.2 电压转换增益的前仿真第43-46页
        3.4.3 单边带(SSB)噪声系数的前仿真第46-47页
        3.4.4 输入1dB压缩点的前仿真第47-49页
        3.4.5 输入三阶截点(ⅡP3)的前仿真第49-50页
        3.4.6 工作电流的前仿真第50-51页
    3.5 射频接收前端的前仿真结果第51-52页
    3.6 本章小节第52-53页
第4章 低电压射频接收前端的版图设计及后仿真第53-67页
    4.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要点第53-55页
        4.1.1 寄生参数第53页
        4.1.2 闩锁效应第53-54页
        4.1.3 天线效应第54页
        4.1.4 线电流密度第54-55页
        4.1.5 对称性第55页
    4.2 射频接收前端的版图设计第55-57页
    4.3 射频接收前端的后仿真第57-65页
        4.3.1 输入匹配S11的后仿真第57-58页
        4.3.2 电压转换增益的后仿真第58-61页
        4.3.3 单边带(SSB)噪声系数的后仿真第61-62页
        4.3.4 输入三阶截点(ⅡP3)后仿真第62-63页
        4.3.5 工作电流的后仿真第63-65页
    4.4 射频接收前端的后仿真结果第65页
    4.5 本章小节第65-6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工作总结第67页
    5.2 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板匹配的人体姿态估计
下一篇:论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