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马铃薯和玉米秸秆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14-16页 |
1.2.1 马铃薯和玉米秸秆的资源量与特性 | 第14-15页 |
1.2.2 马铃薯和玉米秸秆的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共发酵生产饲料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3.1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共发酵生产饲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2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共发酵生产饲料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4 微生物应用于生产饲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低温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低温乳酸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1-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 马铃薯渣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原料比例和氮源选择 | 第22-24页 |
2.2.1 发酵原料与接种物 | 第22-23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2.3 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2.3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参数的优化 | 第24-25页 |
2.3.1 发酵原料与接种物 | 第24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4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体系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25-28页 |
2.4.1 材料 | 第25页 |
2.4.2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7页 |
3.1 低温乳酸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8-36页 |
3.1.1 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的筛选及指标检测 | 第28-29页 |
3.1.2 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组成多样性分析 | 第29-32页 |
3.1.3 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的接种效果 | 第32-36页 |
3.2 马铃薯渣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原料比例和氮源选择 | 第36-44页 |
3.2.1 发酵原料最佳混合比例 | 第36-41页 |
3.2.2 最佳氮源 | 第41-44页 |
3.3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参数的优化 | 第44-52页 |
3.3.1 不同含水率、温度和接种量对发酵体系pH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2 不同含水率、温度和接种量对发酵体系干物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3 现场试验结果 | 第49-52页 |
3.4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体系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2-57页 |
3.4.1 发酵体系多样性分析 | 第52-53页 |
3.4.2 发酵体系群落组成为分析 | 第53-57页 |
4 讨论 | 第57-61页 |
4.1 低温乳酸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57页 |
4.2 马铃薯渣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原料比例和氮源选择 | 第57-58页 |
4.3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参数的优化 | 第58-59页 |
4.4 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微生物组成及混合混合发酵体系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