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现状 | 第11-14页 |
1.2.1 DOS与Windows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Linux系统的发展及应用优势 | 第12-13页 |
1.2.3 HOMIS系统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LINUX平台构建 | 第17-30页 |
2.1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LINUX选型与构建 | 第17-23页 |
2.1.1 Linux发行版 | 第18-19页 |
2.1.2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OS平台需求 | 第19-20页 |
2.1.3 Linux发行版选型与构建 | 第20-21页 |
2.1.4 操作系统版本的硬件适配 | 第21-23页 |
2.2 数据库系统构建 | 第23-27页 |
2.2.1 数据库对状态监测系统的意义 | 第23页 |
2.2.2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数据库需求 | 第23-24页 |
2.2.3 数据库系统选型与构建 | 第24-27页 |
2.3 图形开发平台构建 | 第27-29页 |
2.3.1 XWindows/Qt图形系统及技术简介 | 第27-28页 |
2.3.2 图形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LINUX平台软件设计 | 第30-63页 |
3.1 系统架构 | 第30-34页 |
3.1.1 系统设计与抽象 | 第30-33页 |
3.1.2 Posix线程与Qthread | 第33-34页 |
3.2 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34-42页 |
3.2.1 研华PCI-Series采集卡功能、驱动、接口分析 | 第34-37页 |
3.2.2 数据采集卡模块的抽象和统一 | 第37-39页 |
3.2.3 数据采集子系统实现 | 第39-42页 |
3.3 通讯模块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42-47页 |
3.3.1 串口、CAN、网口通讯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3.3.2 Linux系统I/O复用 | 第43-44页 |
3.3.3 通讯子系统的实现 | 第44-47页 |
3.3.4 搭建协议可扩展的通讯子系统 | 第47页 |
3.4 数据存储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47-53页 |
3.4.1 存储数据类型与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3.4.2 基于时间区间的详细数据存储控制 | 第49-50页 |
3.4.3 基于命令提取的原始、瞬态数据存储控制 | 第50页 |
3.4.4 存储子系统的实现 | 第50-53页 |
3.5 通用分析模块子系统设计 | 第53-55页 |
3.5.1 不同监测单元的分析任务 | 第53-54页 |
3.5.2 统一不同分析逻辑的主循环 | 第54-55页 |
3.6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开发 | 第55-62页 |
3.6.1 模块化的电力状态监测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 第55-56页 |
3.6.2 系统配置与维护界面 | 第56-59页 |
3.6.3 数据实时展示界面 | 第59-61页 |
3.6.4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第61-6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基于LINUX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测试与应用 | 第63-81页 |
4.1 功能测试 | 第63-70页 |
4.1.1 数据采样测试 | 第63-65页 |
4.1.2 数据通讯测试 | 第65-66页 |
4.1.3 数据存储测试 | 第66-68页 |
4.1.4 工况识别与宏实验 | 第68-70页 |
4.2 性能测试 | 第70-73页 |
4.2.1 连续运行测试 | 第71页 |
4.2.2 CPU负载测试 | 第71-72页 |
4.2.3 内存利用率测试 | 第72页 |
4.2.4 意外故障测试 | 第72-73页 |
4.3 工业应用 | 第73-80页 |
4.3.1 状态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性验证 | 第73-74页 |
4.3.2 调速宏实验 | 第74-78页 |
4.3.3 振摆稳定性分析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