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轮胎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 子午线轮胎结构及其优点 | 第10-13页 |
1.2.1 子午线轮胎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1.2.2 子午线轮胎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轮胎理论的研究 | 第13-17页 |
1.3.1 有限元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2 子午线轮胎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0-36页 |
2.1 有限元法理论 | 第20-22页 |
2.1.1 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 | 第21-22页 |
2.1.2 非线性分析的解法 | 第22页 |
2.2 轮胎分析中的非线性 | 第22-30页 |
2.2.1 材料非线性 | 第22-23页 |
2.2.2 几何非线性 | 第23-26页 |
2.2.3 接触非线性 | 第26-30页 |
2.3 轮胎材料模型 | 第30-35页 |
2.3.1 橡胶材料模型 | 第30-33页 |
2.3.2 橡胶-帘线复合材料模型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49页 |
3.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36-38页 |
3.2 ACP模块简介 | 第38-40页 |
3.3 建立轮胎有限元模型 | 第40-48页 |
3.3.1 轮胎模型的简化 | 第40-42页 |
3.3.2 轮胎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3.3 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划痕对轮胎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第49-76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4.2 载荷与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51-54页 |
4.3 计算求解 | 第54页 |
4.4 分析结果 | 第54-75页 |
4.4.1 胎冠及胎侧中部划痕分析 | 第54-71页 |
4.4.2 胎侧不同部位划痕分析 | 第71-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胎圈处裂纹有限元分析 | 第76-99页 |
5.1 轮胎裂纹扩展研究方法 | 第77-79页 |
5.2 橡胶断裂理论基础 | 第79-83页 |
5.2.1 J积分理论 | 第79-81页 |
5.2.2 撕裂能理论 | 第81-83页 |
5.3 子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5.4 裂纹的设置 | 第85-88页 |
5.5 分析结果 | 第88-95页 |
5.6 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 第95-9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胎肩处裂纹有限元分析 | 第99-114页 |
6.1 分析结果 | 第100-110页 |
6.2 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 第110-11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