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教师数学教学观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问题第10页
        1.1.3 研究价值第10-11页
    1.2 研究概述第11-16页
        1.2.1 相关文献研究第11-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研究对象第14页
        1.2.4 研究流程第14页
        1.2.5 本研究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6-25页
    2.1 数学教学观的内涵第16-20页
        2.1.1 数学观的研究与界定第16-17页
        2.1.2 认知观的研究与界定第17-19页
        2.1.3 教学观的研究与界定第19-20页
    2.2 “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第20-22页
        2.2.1 “同课同构”第20页
        2.2.2 “同课异构”第20-22页
    2.3 翻转课堂第22-25页
        2.3.1 翻转课堂的定义第22页
        2.3.2 翻转课堂的步骤第22-23页
        2.3.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第23页
        2.3.4 翻转课堂的特点第23-25页
第三章 教师数学教学观的目前状况第25-34页
    3.1 调查目的第25页
    3.2 样本的选取第25页
    3.3 问卷的设计说明第25-29页
    3.4 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第29-32页
    3.5 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2-34页
第四章 教师数学教学观在“同课同构”中的体现第34-44页
    4.1 Y教师数学教学观与教学第34-35页
    4.2 C教师数学教学观与数学第35-36页
    4.3 “同课异构”的教案设计及分析第36-40页
        4.3.1 《正弦、余弦函数图象》教案设计第36-38页
        4.3.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教案设计亮点第38-39页
        4.3.3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中微视频文字稿第39-40页
    4.4 “同课同构”中两位教师对比分析第40-44页
        4.4.1 学生参与程度分析第40-41页
        4.4.2 多媒体的使用分析第41-42页
        4.4.3 教学语言分析第42页
        4.4.4 数学教学观的体现分析第42-44页
第五章 教师数学教学观在“同课异构”中的体现第44-56页
    5.1 S教师数学教学观与教学第44-45页
    5.2 Z教师数学教学观与数学第45页
    5.3 “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对比分析第45-56页
        5.3.1 教案对比第45-51页
        5.3.2 学生参与程度分析第51-52页
        5.3.3 多媒体的使用分析第52-53页
        5.3.4 教学语言分析第53-54页
        5.3.5 数学教学观的体现分析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第57-58页
    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5页
    附录1:调查问卷第61-64页
    附录2:课堂观察记录第64页
    附录3:教师访谈记录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柱面图像错误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高分子基金属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