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

节能住宅建筑能耗模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建筑能耗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2-15页
        1.2.1 现代负荷计算的发展历史第12-13页
        1.2.2 国外发展状况第13-14页
        1.2.3 国内发展状况第14-15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现实意义第15-16页
    1.4 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建筑能耗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7-25页
    2.1 静态能耗分析法第17-20页
        2.1.1 有效传热系数法第17-18页
        2.1.2 度日法(Degree-Day)第18-20页
        2.1.3 温频法第20页
    2.2 动态能耗模拟法第20-22页
        2.2.1 谐波反应法第20-21页
        2.2.2 传递函数法和反应系数法第21-22页
        2.2.3 有限差分法第22页
    2.3 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的比较第22-24页
    2.4 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EnergyPlus 软件介绍第25-43页
    3.1 EnergyPlus 简介第25-32页
        3.1.1 建筑全能耗分析软件第25-26页
        3.1.2 EnergyPlus 开发背景第26页
        3.1.3 EnergyPlus 的特点第26-27页
        3.1.4 EnergyPlus 与 DOE-2 的比较第27-28页
        3.1.5 EnergyPlus 的输入输出第28-30页
        3.1.6 EnergyPlus 的计算思路第30-32页
    3.2 EnergyPlus 能耗分析的理论基础第32-42页
        3.2.1 房间的扰量第32-39页
        3.2.2 房间的得热量第39-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北京市某节能住宅的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第43-85页
    4.1 住宅节能概述第43-46页
        4.1.1 住宅节能的重要性第43页
        4.1.2 住宅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第43-44页
        4.1.3 建筑节能分析第44-46页
    4.2 本章研究的重点第46页
    4.3 模拟对象第46-48页
        4.3.1 概述第47页
        4.3.2 建筑HVAC 系统第47-48页
    4.4 采暖期负荷动态控制模型(Heating Period Load Dynamic Control Model,简称HPLDC)第48-59页
        4.4.1 HPLDC 模型的提出第48-50页
        4.4.2 HPLDC 模型的核心思想第50-51页
        4.4.3 供暖期的状态划分第51-53页
        4.4.4 HPLDC 模型的实现第53-55页
        4.4.5 HPLDC 模型的验证第55-59页
    4.5 室内温度动态调节模型(Indoors Temperature Dynamic Adjusting Model,简称ITDA)第59-71页
        4.5.1 ITDA 模型的提出第59-60页
        4.5.2 室内热环境的状态划分第60-61页
        4.5.3 ITDA 模型的核心思想第61-62页
        4.5.4 ITDA 模型的实现第62-64页
        4.5.5 ITDA 模型的验证第64-71页
    4.6 住宅节能因素分析第71-84页
        4.6.1 住宅的特点第71-74页
        4.6.2 外墙保温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74-77页
        4.6.3 外窗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77-79页
        4.6.4 节能住宅模型1第79-81页
        4.6.5 节能住宅模型2第81-84页
    4.7 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EnergyPlus 程序分析检验第85-90页
    5.1 EnergyPlus 程序的可靠性第85-89页
    5.2 使用EnergyPlus 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第89页
    5.3 小结第89-90页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轧硅钢拉矫和酸洗工艺研究及参数优化
下一篇:应用超声心动图建立胎儿期心血管系统多项参数Z值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