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4页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页
        1.2.2 研究目的第14页
        1.2.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34页
    2.1 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2页
        2.1.2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特征第22-23页
        2.1.3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第23-24页
        2.1.4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第24-25页
        2.1.5 相关理论第25-28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8-31页
        2.2.1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第28-30页
        2.2.2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实证研究第30-31页
    2.3 国外研究综述第31-32页
    2.4 文献述评第32-34页
        2.4.1 内容述评第32-33页
        2.4.2 方法述评第33-34页
第3章 我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第34-64页
    3.1 国外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第34-42页
        3.1.1 国外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指标第34-37页
        3.1.2 国外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参数第37-40页
        3.1.3 国外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经验借鉴第40-42页
    3.2 我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2-48页
        3.2.1 我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第43-44页
        3.2.2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决定因素第44-45页
        3.2.3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5-46页
        3.2.4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6-48页
    3.3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8-51页
    3.4 评价步骤第51-64页
        3.4.1 收集原始数据第51-53页
        3.4.2 原始数据的统计描述第53-54页
        3.4.3 原始数据标准化第54-55页
        3.4.4 计算出相关矩阵第55页
        3.4.5 建立主成分第55-56页
        3.4.6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第56-59页
        3.4.7 结果分析第59-64页
第4章 我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第64-82页
    4.1 数据处理方法第64-65页
    4.2 收集原始数据第65-69页
    4.3 逐步回归过程第69-73页
        4.3.1 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配置状况的逐步回归分析第69-70页
        4.3.2 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状况的逐步回归分析第70-71页
        4.3.3 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第71-73页
    4.4 东、中、西部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第73-82页
        4.4.1 非参数检验方法(Nonparametric tests)第73-74页
        4.4.2 城镇人口比重对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及其差异检验第74-76页
        4.4.3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及其差异检验第76-78页
        4.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及其差异检验第78-82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82-87页
    5.1 研究结论第82页
    5.2 我国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2-84页
    5.3 提高我国区域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策略第84-86页
        5.3.1 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第84页
        5.3.2 加大资本投入,降低生师比第84-85页
        5.3.3 回归学术权力,汇集学术精英第85页
        5.3.4 “以生为本”,科学设置岗位第85-86页
    5.4 不足与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谢赫“六法论”分析中国园林艺术的绘画美
下一篇:兼容于主动制动技术的预紧式安全带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