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8-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理论依据 | 第8页 |
3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4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6页 |
3 提出科学问题 | 第16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 研究特点和创新点 | 第17页 |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 解说与旅游解说的概况 | 第19-28页 |
1 解说的界定 | 第19-20页 |
2 旅游解说的界定 | 第20-21页 |
3 典型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解说概况 | 第21-25页 |
3.1 广西民族旅游资源解说概况 | 第22-24页 |
3.2 云南民族旅游资源解说概况 | 第24-25页 |
4 贵州省旅游解说的概况 | 第25-28页 |
四 贵州省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旅游解说研究 | 第28-36页 |
1 黔东南季刀苗寨旅游解说 | 第28-30页 |
2 贵州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文化表征 | 第30-34页 |
3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解说分析 | 第34页 |
4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文化本地化和大众化 | 第34-36页 |
五 贵州省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说研究 | 第36-43页 |
1 贵州黔东南季刀苗寨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表征 | 第36-40页 |
2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策略 | 第40-42页 |
3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化和大众化 | 第42-43页 |
六 贵州省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旅游发展中不同群体的认知研究 | 第43-46页 |
1 旅游开发者(管理者)对民族旅游的认知 | 第43-45页 |
1.1 当地村干部对村寨旅游的认知 | 第43-44页 |
1.2 当地旅游经营者对村寨旅游认知 | 第44页 |
1.3 当地教育者对村寨旅游发展的认知 | 第44-45页 |
2 旅游专家学者对当地民族旅游的认知 | 第45-46页 |
2.1 旅游研究者对季刀苗寨民族旅游的认知 | 第45页 |
2.2 游客对季刀苗寨民族旅游认知 | 第45-46页 |
3 当地村民对季刀苗寨民族旅游的认知 | 第46页 |
七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旅游发展解说系统 | 第46-53页 |
1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旅游非人员解说系统 | 第47-51页 |
1.1 民族旅游商品解说 | 第48页 |
1.2 基础设施解说 | 第48-49页 |
1.3 自然环境解说 | 第49页 |
1.4 民族苗绣解说 | 第49-51页 |
2 黔东南季刀苗寨民族旅游人员解说系统 | 第51-53页 |
2.1 人员解说系统 | 第51页 |
2.2 村寨解说员 | 第51-52页 |
2.3 村寨典型解说员的解说服务 | 第52-53页 |
八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