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合金钢高氮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渗氮 | 第10-11页 |
·渗氮层的形成机理和组织特征 | 第11-14页 |
·渗氮层各相的热力学及晶体学数据 | 第11-13页 |
·渗氮层的形成过程 | 第13-14页 |
·渗氮动力学 | 第14-15页 |
·渗氮层的生长速度 | 第14页 |
·影响渗氮层生长速度的因素 | 第14-15页 |
·渗氮热力学 | 第15-17页 |
·氨的分解率 | 第15页 |
·氮的活度 | 第15-16页 |
·临界氮势 | 第16-17页 |
·氮的强化机理 | 第17-19页 |
·氮的间隙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作用 | 第17-18页 |
·氮对相变点的影响 | 第18-19页 |
·Fe-N 奥氏体的中温转变 | 第19-23页 |
·Fe-C 贝氏体转变 | 第19页 |
·Fe-N 奥氏体中温转变现象 | 第19-20页 |
·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动力学特点 | 第20-21页 |
·高氮奥氏体分解产物的组织形貌 | 第21-22页 |
·高氮奥氏体的中温转变机制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气体渗氮设备 | 第27-29页 |
·渗氮流程图 | 第27页 |
·氮势的测定及其原理 | 第27-29页 |
·渗层组织的表征及其设备 | 第29-34页 |
·金相试样的制备 | 第29-30页 |
·渗层组织的物相分析 | 第30页 |
·渗层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0-31页 |
·微区成分分布的电子探针(EPMA)分析 | 第31页 |
·渗层的硬度测试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表层高氮奥氏体获得工艺的研究 | 第34-52页 |
·渗氮前的准备工作 | 第34-36页 |
·渗氮试样的准备 | 第34页 |
·预处理工艺 | 第34-35页 |
·渗氮前试样的表面处理 | 第35-36页 |
·渗氮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 第36-37页 |
·渗氮参数对渗层的影响研究 | 第37-41页 |
·分解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保温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渗氮结果分析 | 第41-50页 |
·640℃×4h,分解率为88%渗氮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640℃×6h,分解率为91%渗氮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670℃×6h,分解率为95%渗氮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的研究 | 第52-66页 |
·高氮奥氏体中温等温转变工艺的确定 | 第52-53页 |
·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的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等温转变结果的显微组织分析 | 第53-54页 |
·高氮奥氏体层中温转变后硬度测试及其分析 | 第54-59页 |
·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的进一步分析 | 第59-65页 |
·中温转变过程的相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高氮奥氏体等温转变的SEM 分析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