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介孔材料概述 | 第9-10页 |
1.1.1 多孔材料分类 | 第9页 |
1.1.2 介孔材料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 介孔材料SBA-15简介 | 第10-12页 |
1.2.1 介孔材料SBA-15合成方法 | 第10-11页 |
1.2.2 介孔材料SBA-15结构特点 | 第11页 |
1.2.3 SBA-15的改性 | 第11-12页 |
1.2.4 介孔材料SBA-15改性方法 | 第12页 |
1.3 功能化SBA-15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1 吸附分离 | 第13-14页 |
1.3.2 酸催化 | 第14页 |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6-19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1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3 表征方法和测试仪器 | 第17-19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17页 |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17页 |
2.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17页 |
2.3.4 透射电镜(TEM) | 第17-18页 |
2.3.5 原子吸收测定 | 第18-19页 |
第3章 盐对氨基改性SBA-15吸附Pb~(2+)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19-30页 |
3.1 引言 | 第19-2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3.2.1 NH_2-SBA15KCl(n)的制备 | 第20-21页 |
3.2.2 铅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3.2.3 NH_2-SBA15KCl(n)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 | 第2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1-22页 |
3.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2-23页 |
3.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23-24页 |
3.3.4 透射电镜(TEM) | 第24-25页 |
3.3.5 介孔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 | 第25-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CH_3(X)-SBA-15-SO_3H的制备及疏水基团CH_3(X)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0-38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疏水性固体酸CH_3(X)-SBA-15-SO_3H的制备 | 第3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4.3.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31-32页 |
4.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2-33页 |
4.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33-34页 |
4.4 样品活性评价 | 第34-36页 |
4.4.1 样品的酸度分析 | 第34页 |
4.4.2 酯化反应 | 第34-35页 |
4.4.3 实验装置 | 第35页 |
4.4.4 酯化率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不同疏水基固体酸SBA-15-SO_3H的制备及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 | 第38-46页 |
5.1 引言 | 第38-39页 |
5.2 不同疏水基固体酸SBA-15-SO_3H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5.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9-40页 |
5.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0-41页 |
5.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41-42页 |
5.3.4 透射电镜(TEM) | 第42-43页 |
5.4 样品活性评价 | 第43-4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6.1 总结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