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困境与审美人格培养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4 关于美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5 关于人格发展境界的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5.1 国外人格发展境界研究 | 第14-15页 |
1.5.2 国内人格发展境界研究 | 第15-16页 |
1.6 研究的思路 | 第16页 |
1.7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7.1 文献法 | 第16-17页 |
1.7.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1.7.3 访谈法 | 第17页 |
1.8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1.8.1 美育 | 第17-18页 |
1.8.2 审美人格 | 第18-20页 |
1.8.3 审美人格的特征 | 第20-22页 |
2 美育与审美人格 | 第22-31页 |
2.1 美育呼唤审美人格培养 | 第22-25页 |
2.1.1 中西方美育的共同追求——审美人格 | 第22-23页 |
2.1.2 美育在审美人格构建中的作用 | 第23-25页 |
2.2 美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 | 第25-28页 |
2.2.1 劳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 第25页 |
2.2.2 德、智、体三育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展开 | 第25-27页 |
2.2.3 美育促进人全面发展,提升人格发展境界 | 第27-28页 |
2.3 审美人格培养教育的三重任务 | 第28-31页 |
2.3.1 外层“术”——技能的训练 | 第29页 |
2.3.2 中层“学”——理法的掌握 | 第29页 |
2.3.3 内层“道”——价值的领悟 | 第29-31页 |
3 中小学美育困境的调查分析 | 第31-37页 |
3.1 调查说明 | 第31页 |
3.2 中小学美育实践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3.3 中小学美育困境的表现 | 第32-34页 |
3.3.1 美育内容知识化 | 第32页 |
3.3.2 美育方式技能化 | 第32-33页 |
3.3.3 美育追求功利化 | 第33页 |
3.3.4 创美教育局限化 | 第33-34页 |
3.4 中小学美育困境的归因分析 | 第34-37页 |
3.4.1 美育认知存在误区 | 第34页 |
3.4.2 教师审美意识不足 | 第34页 |
3.4.3 美育实践活动被动 | 第34页 |
3.4.4 创美教育效果不佳 | 第34-35页 |
3.4.5 美育课程教育质量欠佳 | 第35-36页 |
3.4.6 家庭美育功利化 | 第36-37页 |
4 中小学审美人格培养策略构建 | 第37-40页 |
4.1 教师强化审美意识 | 第37页 |
4.2 学生增强自我审美意识 | 第37-38页 |
4.3 学校、家庭、社会美育实施途径统一 | 第38页 |
4.4 加强美育实践活动 | 第38-39页 |
4.5 五育并举,相互渗透 | 第39-40页 |
5 总结 | 第40-4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附录 1: | 第44-47页 |
附录 2: | 第47-49页 |
附录 3: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