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页 |
四、文章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 第15-2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一、择业选择思想 | 第15-16页 |
二、就业权思想 | 第16-17页 |
三、失业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 | 第17-18页 |
一、毛泽东时代就业目标:社会劳动者全面就业 | 第17-18页 |
二、毛泽东时代就业方针:“统筹兼顾” | 第18页 |
三、毛泽东就业时代特征:统包统配 | 第18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 | 第18-22页 |
一、邓小平就业思想 | 第19页 |
二、江泽民就业思想 | 第19页 |
三、胡锦涛就业思想 | 第19-20页 |
四、十八大以来就业思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访谈 | 第22-2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部分高校就业办访谈汇总 | 第22-25页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访谈汇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26-31页 |
一、基本情况调查 | 第26-28页 |
二、就业意向与创业问卷调查 | 第28-29页 |
三、就业时信息获得和就业指导问卷调查 | 第29-30页 |
四、就业现状问卷调查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积极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就业的对策 | 第36-44页 |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为指导树立崇高的就业责任感 | 第36-38页 |
一、端正择业预期,衡量择业价值 | 第36-37页 |
二、开拓新思想,培养创业意识 | 第37页 |
三、树立就业理想,担当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以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为指导维护就业平等权 | 第38-39页 |
一、完善公共服务,提供就业平等平台 | 第38页 |
二、提高专业重视度,提供就业话语平等平台 | 第38-39页 |
三、加强投资力度,提供就业资金平等平台 | 第39页 |
第三节 以中国化马克思就业思想为指导完善培养模式 | 第39-41页 |
一、拓宽培养口径,教学分流 | 第40页 |
二、转变教学理念,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 第40-41页 |
三、推进就业信息化,加强就业指导 | 第41页 |
第四节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为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 第41-44页 |
一、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 第41-42页 |
二、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就业质量 | 第42-43页 |
三、做好职业规划,缩短求职周期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就业问卷调查 | 第48-49页 |
就业办访谈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