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听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我国监听面临的一些困境 | 第10-13页 |
一、打击犯罪需要监听 | 第11-12页 |
二、保障人权要限制监听 | 第12页 |
三、立法上的缺位给实际操作带来的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监听的性质及特点辨析 | 第13-15页 |
一、监听的性质 | 第13页 |
二、监听的特点辨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监听的价值考量 | 第15-29页 |
第一节 监听的正当性——追诉犯罪 | 第15-21页 |
一、监听的合理性 | 第16-19页 |
二、监听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监听的正当性的限度——侵犯人权 | 第21-24页 |
一、公民的言论自由将受到威胁 | 第22页 |
二、公民的秘密通讯自由将面临威胁 | 第22-23页 |
三、公民的隐私权面临被侵犯的危险 | 第23页 |
四、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权可能遭到破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监听的价值冲突 | 第24-27页 |
一、监听与隐私权保护 | 第25-26页 |
二、侦查效益与人权保护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监听的价值衡平 | 第27-29页 |
一、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衡平 | 第27页 |
二、实体正义和程序公正的衡平 | 第27-28页 |
三、诉讼效率与侦查效益的衡平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监听的现状考察 | 第29-33页 |
第一节 制度层面分析 | 第29-30页 |
一、立法上缺乏规制 | 第29页 |
二、程序上没有制约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实践层面考察 | 第30-33页 |
一、使用时间上无限制 | 第30-31页 |
二、适用的案件上无约束 | 第31页 |
三、权利受损无救济 | 第31页 |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31-32页 |
五、证据能力存在疑问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监听的具体规制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监听的立法体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监听的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一、比例性原则,也称重罪原则 | 第34-35页 |
二、必要性原则,也称最后选择原则 | 第35页 |
三、适当性原则 | 第35页 |
四、令状原则,也称司法审查原则 | 第35-36页 |
五、期间原则 | 第36页 |
第三节 监听的适用范围 | 第36-38页 |
一、监听的适用条件 | 第36-37页 |
二、监听的适用对象 | 第37页 |
三、监听的案件范围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监听的启动 | 第38-40页 |
一、监听的申请 | 第38-39页 |
二、监听的审批 | 第39-40页 |
三、监听的执行 | 第40页 |
第五节 监听所获资料、信息的使用 | 第40-41页 |
一、监听所获资料、信息的证据力 | 第40页 |
二、监听所获资料、信息的使用及处理 | 第40-41页 |
第六节 监听中的公民权利救济 | 第41-44页 |
一、告知当事人 | 第41-42页 |
二、申请复议 | 第42页 |
三、非法证据排除 | 第42页 |
四、提起诉讼 | 第42页 |
五、获得赔偿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