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理论 | 第11-12页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媒介形象 | 第12-13页 |
二 医生的媒介形象 | 第13-16页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样本选取与类目建构 | 第18-21页 |
第一节 选取新浪网作为样本分析的理由 | 第18页 |
第二节 样本抽取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类目建构说明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浪网新闻报道中医生群体形象分析 | 第21-43页 |
第一节 新浪网对医生新闻报道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1-35页 |
一 报道数量 | 第21-22页 |
二 报道来源 | 第22-23页 |
三 新闻报道体裁 | 第23-25页 |
四 新闻呈现形式 | 第25-26页 |
五 新闻报道立场 | 第26-28页 |
六 医生在新闻报道中角色的定位 | 第28-29页 |
七 新闻报道主题 | 第29-35页 |
第二节 新浪网新闻报道中医生形象的特点 | 第35-43页 |
一 医生媒介形象呈现中性偏正面 | 第35-37页 |
二 医生在新闻报道中呈现为“弱势”一方 | 第37-38页 |
三 医生群体现状形象报道更客观 | 第38-41页 |
四 医生群体媒介形象呈现方式多元化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新浪网构建的医生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比分析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医生的自我认知 | 第43-45页 |
一 工作忙碌,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 第43-44页 |
二 工作态度自我认知良好 | 第44-45页 |
三 认为媒体在报道医生群体时的倾向性有所转变 | 第45页 |
第二节 非医生群体对医生形象的认知 | 第45-51页 |
一 医生群体工作忙碌,收入较高 | 第46-48页 |
二 医生群体总体责任心较强,态度良好,但存在害群之马 | 第48-49页 |
三 对医患关系报道印象最深,网络媒体呈现的医生形象负面居多 | 第49-51页 |
第三节 网络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医生形象与医生现实形象之对比 | 第51-54页 |
一 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与医生、民众所认知的倾向性存在偏差 | 第51-52页 |
二 网络媒体设置的议题与民众所接受的议题呈现一致性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网络媒体应如何构建医生形象 | 第54-60页 |
第一节 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 第54-56页 |
一 合理设置议题,平衡报道主题 | 第54-55页 |
二 客观、理智、平衡地报道,不偏不倚 | 第55页 |
三 加强医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医生多互动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担任好“把关人”角色,提升新闻质量,正确引导舆论 | 第56-58页 |
一 缩短受众认知时间鸿沟,消除受众刻板印象 | 第56页 |
二 注重消息来源多样化,过滤“无效”新闻 | 第56-57页 |
三 不跟风,避免“井喷式”报道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肩负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 第58-60页 |
一 弘扬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 | 第58页 |
二 杜绝炒作渲染,警惕效仿效应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