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结构论文

穿孔扭转微机械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意义第8-10页
        1.1.1 课题背景第8-9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微机械谐振器件中的气体阻尼与其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气体阻尼的分类与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2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2-13页
        1.3.1 本文的创新点第12页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微机械谐振器的挤压膜阻尼机理第14-23页
    2.1 挤压膜阻尼的产生机理与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2.1.1 挤压膜阻尼的产生机理第14页
        2.1.2 空气挤压膜阻尼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2.2 影响挤压膜阻尼的因素以及雷诺方程第15-16页
        2.2.1 影响挤压膜阻尼效应的因素第15页
        2.2.2 可压缩气体的非线性雷诺方程第15-16页
        2.2.3 可压缩气体的线性雷诺方程第16页
        2.2.4 不可压缩气体的线性雷诺方程第16页
    2.3 几种典型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16-22页
        2.3.1 Bao等关于穿孔矩形微板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16-18页
        2.3.2 Pan等关于刚性扭转矩形微板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18-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穿孔扭转矩形微谐振器件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第23-38页
    3.1 具有对称扭转轴的穿孔微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23-30页
        3.1.1 运动微分方程第24-25页
        3.1.2 基于双正弦级数法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25-27页
        3.1.3 基于傅里叶正弦级数法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27-30页
    3.2 具有非对称扭转轴的穿孔微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30-37页
        3.2.1 运动微分方程第30-32页
        3.2.2 基于双正弦级数法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32-34页
        3.2.3 基于傅里叶正弦级数法的挤压膜阻尼模型第34-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挤压膜阻尼理论结果与有限元数值结果的比较与分析第38-64页
    4.1 具有对称扭转轴的穿孔微谐振器件挤压膜阻尼理论解与数值解的比较分析第38-52页
        4.1.1 挤压膜阻尼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8-42页
        4.1.2 穿孔比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42-44页
        4.1.3 解析模型频率适用范围的讨论第44-46页
        4.1.4 振动频率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46-48页
        4.1.5 器件板厚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48-50页
        4.1.6 气体间隙厚度对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50-52页
    4.2 具有非对称扭转轴的穿孔微谐振器件挤压膜阻尼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对比分析第52-62页
        4.2.1 挤压膜阻尼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4.2.2 穿孔比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53-55页
        4.2.3. 解析模型频率适用范围的讨论第55-57页
        4.2.4 振动频率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57-59页
        4.2.5 器件板厚对气体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59-60页
        4.2.6 气体问隙厚度对挤压膜阻尼的影响第60-62页
    4.3 结论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论文总结第64页
    5.2 不足之处第64-65页
    5.3 工作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A 对称扭转穿孔板挤压膜阻尼相关计算程序第70-78页
附录B 非对称扭转穿孔板挤压膜阻尼相关计算程序第78-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提高途径和适宜种植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A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