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图书供应链 | 第10-11页 |
1.2.2 供应链激励机制 | 第11-14页 |
1.2.3 委托代理理论在供应链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4 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1页 |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20-24页 |
2.1.1 供应链定义 | 第20-21页 |
2.1.2 供应链管理定义 | 第21-22页 |
2.1.3 供应链管理内容 | 第22页 |
2.1.4 供应链管理特点 | 第22-23页 |
2.1.5 供应链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4-26页 |
2.2.1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种类 | 第24-25页 |
2.2.2 激励过程分析 | 第25页 |
2.2.3 供应链成员企业激励分析 | 第25-26页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31页 |
2.3.1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 第26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26-29页 |
2.3.3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 | 第29-31页 |
3 图书供应链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1-37页 |
3.1 图书供应链 | 第31-32页 |
3.2 图书供应链委托代理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3.2.1 图书供应链的委托人与代理人 | 第32-33页 |
3.2.2 图书供应链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3-34页 |
3.3 图书供应链委托代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页 |
3.3.1 逆向选择问题 | 第34页 |
3.3.2 道德风险问题 | 第34页 |
3.4 图书供应链可运用的两种典型激励机制 | 第34-37页 |
3.4.1 显性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3.4.2 隐性激励机制 | 第35-37页 |
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图书供应链显性激励机制模型构建 | 第37-49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37-38页 |
4.2 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模型 | 第38-40页 |
4.3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模型 | 第40-42页 |
4.4 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5 数据仿真分析 | 第44-49页 |
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图书供应链隐性激励机制模型构建 | 第49-53页 |
5.1 声誉效应 | 第49-51页 |
5.2 棘轮效应 | 第51页 |
5.3 分析与结论 | 第51-53页 |
6 结束语 | 第53-57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对策 | 第54-55页 |
6.3 局限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