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中晚唐:韦应物并称的提出 | 第8-17页 |
| (一)白居易对陶、韦诗的推崇与陶、韦并提 | 第8-13页 |
| (二)司空图“诗味说”的提出与王、韦并称 | 第13-17页 |
| 二、宋元:韦应物并称的发展 | 第17-38页 |
| (一)平淡诗学观的形成与陶、韦并称的提出 | 第18-23页 |
| (二)陶渊明典范下的韦应物并称 | 第23-29页 |
| (三)复古之风的初兴与“韦柳体”的提出 | 第29-38页 |
| 三、明清:韦应物并称的继承与反思 | 第38-54页 |
| (一)韦柳并称引发的韦柳高下之争 | 第38-43页 |
| (二)王维典范下的韦应物并称 | 第43-48页 |
| (三)韦应物并称的细化与反思 | 第48-54页 |
| 四、韦应物并称对韦诗接受的影响 | 第54-66页 |
| (一)韦诗价值的发现与地位的确立 | 第54-57页 |
| (二)韦诗接受的片面化 | 第57-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