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9页
    1.1 选题意义第7-8页
    1.2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形式的特点第8-10页
    1.3 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特点第10-11页
    1.4 国内外对自锚式悬索桥的研究现状第11-16页
    1.5 大桥概况第16-18页
    1.6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悬索桥的计算理论第19-27页
    2.1 悬索桥设计计算理论第19-23页
        2.1.1 弹性理论第19-21页
        2.1.2 挠度理论第21-22页
        2.1.3 有限位移理论第22-23页
    2.2 自锚式悬索桥挠度理论第23-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7-39页
    3.1 自锚式悬索桥的非线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7-30页
        3.1.1 结构大位移引起的非线性分析第27-28页
        3.1.2 缆索初始内力引起的非线性分析第28-29页
        3.1.3 缆索自重垂度引起的非线性分析第29-30页
    3.2 非线性有限元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收敛准则第30-35页
        3.2.1 增量法第30-31页
        3.2.2 迭代法第31-33页
        3.2.3 增量迭代混合法第33-34页
        3.2.4 收敛准则第34-35页
    3.3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主塔及加劲梁的影响第35-37页
    3.4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分析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9-58页
    4.1 有限元法分析自锚式悬索桥第39-44页
        4.1.1 节线法进行悬索桥初始平衡状态分析第39-42页
        4.1.2 悬索桥精确初始平衡状态分析第42-44页
    4.2 自锚式悬索桥初始平衡状态分析第44-47页
    4.3 有限元MIDAS/CIVIL建立模型第47-50页
        4.3.1 材料属性第47-48页
        4.3.2 截面特性第48-49页
        4.3.3 边界条件第49-50页
        4.3.4 模型的建立第50页
    4.4 自锚式悬索桥精确初始平衡状态分析第50-52页
    4.5 空缆及成桥状态下的主缆线形第52-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阶段有限元分析第58-85页
    5.1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描述第58-60页
    5.2 自锚式悬索桥模型施工过程的分析方法第60页
    5.3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的计算方法第60-61页
    5.4 自锚式悬索桥吊杆张拉方案的拟定第61-65页
        5.4.1 吊索张拉原则第62页
        5.4.2 张拉方案拟定方法第62-63页
        5.4.3 吊索张拉方案的确定第63-65页
    5.5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阶段划分第65-69页
    5.6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阶段主要计算结果分析第69-83页
        5.6.1 主梁、主塔施工阶段内力计算结果分析第69-75页
        5.6.2 吊索分批张拉过程中的计算结果分析第75-81页
        5.6.3 施工阶段效应时程分析第81-82页
        5.6.4 温度效应第82-83页
    5.7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致谢第90-9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化沉降监测数据在线处理
下一篇:室内定位RSSI空间建模与接收设备偏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