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井筒循环流动计算 | 第8-9页 |
1.2.2 井筒温度的研究 | 第9-10页 |
1.2.3 湿度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分析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井筒流动和传热及湿度基础理论 | 第15-29页 |
2.1 井筒多相流动规律 | 第15-19页 |
2.1.1 钻柱内气相流动 | 第15-17页 |
2.1.2 环空气固两相流动 | 第17-19页 |
2.2 井筒热量传递 | 第19-26页 |
2.2.1 井眼径向传热 | 第19-21页 |
2.2.2 综合传热系数 | 第21-22页 |
2.2.3 井筒温度分布解析解 | 第22-26页 |
2.3 井筒湿气的性质 | 第26-28页 |
2.3.1 湿气的饱和状态 | 第26-27页 |
2.3.2 井筒湿度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井筒流动与温度和湿度场耦合模型 | 第29-58页 |
3.1 考虑温度场的井筒流动计算模型 | 第29-33页 |
3.2 温湿度场对流体物性的影响研究 | 第33-37页 |
3.3 考虑温湿度场的井筒流动计算模型 | 第37-39页 |
3.4 模型求解计算与分析 | 第39-57页 |
3.4.1 模型验证分析 | 第40-42页 |
3.4.2 温度和湿度场与地温梯度模型计算误差分析 | 第42-49页 |
3.4.3 本文模型环空湿度分布及携水量分析 | 第49-54页 |
3.4.5 空气雾化钻井井筒流动计算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井筒流动计算通用程序和模块 | 第58-78页 |
4.1 井筒流动计算程序和模块 | 第58-60页 |
4.2 基于VB计算模块的井筒流动计算分析 | 第60-67页 |
4.2.1 空气与氮气钻井分析 | 第60-64页 |
4.2.2 空气雾化钻井分析 | 第64-67页 |
4.3 井筒湿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5页 |
4.3.1 注气量对环空湿度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2 注气温度对环空湿度分布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3 环境温度对环空湿度分布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4 环境温度对环空返出气体湿度的影响 | 第72-75页 |
4.4 地层出水监测新思路的探索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79页 |
5.1 结论 | 第78页 |
5.2 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