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FTO蛋白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蛋白质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概述第13页
    1.2 FTO蛋白概述第13-14页
    1.3 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4-18页
        1.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14-15页
        1.3.2 荧光光谱法第15-16页
        1.3.3 圆二色光谱法第16-17页
        1.3.4 红外光谱法第17页
        1.3.5 核磁共振光谱法第17页
        1.3.6 等温滴定量热法第17-18页
        1.3.7 分子模拟对接技术第18页
    1.4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第18-23页
        1.4.1 荧光猝灭类型第18-20页
        1.4.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20-21页
        1.4.3 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21-22页
        1.4.4 构象研究第22-23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三种黄酮类化合物与FTO相互作用的研究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6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3 分子模拟对接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2.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26-27页
        2.3.2 荧光猝灭类型第27-30页
        2.3.3 结合常数第30-32页
        2.3.4 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32-33页
        2.3.5 构象研究第33-35页
        2.3.6 分子对接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六种喹唑啉酮衍生物与FTO相互作用的研究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9-40页
        3.2.2 实验方法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3.3.1 荧光猝灭机理第40-44页
        3.3.2 结合常数第44-46页
        3.3.3 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46页
        3.3.4 构象研究第46-49页
        3.3.5 分子对接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四种Taiwaniaquinones与FTO相互作用的研究第52-65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53页
        4.2.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4.3.1 荧光猝灭机理第54-56页
        4.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56-58页
        4.3.3 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58-59页
        4.3.4 构象研究第59-62页
        4.3.5 分子对接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四种 2-氨基色酮化合物与FTO相互作用的研究第65-78页
    5.1 引言第65-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66页
        5.2.2 实验方法第66-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77页
        5.3.1 荧光猝灭机理第67-70页
        5.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70-71页
        5.3.3 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71-72页
        5.3.4 构象研究第72-74页
        5.3.5 分子对接第74-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三种核苷类似物与FTO相互作用的研究第78-88页
    6.1 引言第78-79页
    6.2 实验部分第79页
        6.2.1 仪器与试剂第79页
        6.2.2 实验方法第7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6.3.1 荧光猝灭机理第79-82页
        6.3.2 结合常数和作用力类型第82-84页
        6.3.3 构象研究第84-85页
        6.3.4 分子对接第85-87页
    6.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己烯雌酚与FTO的相互作用第88-96页
    7.1 前言第88页
    7.2 实验部分第88-89页
        7.2.1 仪器与试剂第88-89页
        7.2.2 实验方法第8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89-95页
        7.3.1 荧光猝灭机理第89-91页
        7.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91-92页
        7.3.3 热力学常数及作用力类型第92页
        7.3.4 构象研究第92-94页
        7.3.5 分子对接第94-95页
    7.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鱼类水霉病病原生物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机理分析
下一篇:PNA的合成以及相应杂合催化剂配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