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真菌性鱼病论文

鱼类水霉病病原生物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机理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 引言第9页
    2 鱼类水霉病及其防治第9-13页
        2.1 鱼类水霉病病原第9-11页
        2.2 鱼类水霉病病原致病机理第11页
        2.3 鱼类水霉病防治第11-13页
    3 生物防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13-18页
        3.1 水产益生菌的种类第13-16页
        3.2 拮抗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3.3 水霉病原拮抗菌研究概况第17-18页
    4 拮抗菌的筛选方法第18-20页
        4.1 滤纸片法第19页
        4.2 牛津杯法第19页
        4.3 平板划线法第19-20页
        4.4 双层平板法第20页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水霉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第22-33页
    1 引言第22页
    2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第22-25页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3 结果第25-31页
        3.1 水霉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第25页
        3.2 水霉病原菌的致病性第25-26页
        3.3 水霉LF04的理化性质第26-28页
        3.4 水霉LF04鉴定第28-31页
    4 结论第31-33页
第三章 水霉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第33-43页
    1 引言第33页
    2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33-34页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3-34页
        2.2 实验材料第34页
    3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1 拮抗菌的筛选第34-35页
        3.2 拮抗菌的鉴定第35-36页
    4 结果第36-42页
        4.1 拮抗菌的初筛第36-37页
        4.2 拮抗菌的形态观察第37页
        4.3 拮抗菌的理化性质第37-38页
        4.4 拮抗菌JL04和JL50总基因组的16S rDNA扩增第38-39页
        4.5 JL04和JL50总基因组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9-42页
    5 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拮抗菌安全性及拮抗特性第43-51页
    1 引言第43页
    2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3页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3页
        2.2 培养基及化学试剂第43页
        2.3 材料第43页
    3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1 拮抗菌JL04和JL50对鱼苗的安全性第43-44页
        3.2 拮抗菌对鱼体感染水霉病的预防第44页
        3.3 拮抗菌拮抗活性传代稳定性第44页
        3.4 拮抗菌JL04和JL50的拮抗谱第44-45页
    4 结果第45-50页
        4.1 拮抗菌的安全性第45-46页
        4.2 拮抗菌对鱼体感染水霉病的预防第46-47页
        4.3 拮抗菌拮抗活性传代稳定性第47-48页
        4.4 拮抗菌JL04和JL50的拮抗谱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第五章 JL04菌株拮抗机制初步研究及拮抗物质分离第51-66页
    1 引言第51页
    2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51-52页
        2.1 仪器和设备第51页
        2.2 实验材料第51-52页
    3 实验方法第52-57页
        3.1 JL04对水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第52页
        3.2 拮抗菌JL04对水霉孢子的抑制作用第52页
        3.3 拮抗菌JL04拮抗机理初步分析第52-53页
        3.4 拮抗菌JL04无细胞发酵液中拮抗物质的粗提第53-54页
        3.5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54-55页
        3.6 拮抗物质的分离纯化第55-56页
        3.7 抗菌蛋白分子量的测定第56-57页
    4 结果第57-65页
        4.1 拮抗菌JL04对水霉菌丝的抑制第57-58页
        4.2 拮抗菌JL04对水霉孢子的抑制作用第58页
        4.3 拮抗菌拮抗机制初步分析第58-61页
        4.4 多糖、蛋白粗提物的抑制活性第61-62页
        4.5 硫酸铵沉淀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2页
        4.6 拮抗蛋白的分离及拮抗活性研究第62-64页
        4.7 抗菌蛋白分子量的测定第64-65页
    5 结论第65-66页
第六章 拮抗菌JL04发酵条件优化第66-78页
    1 引言第66页
    2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66-67页
        2.1 仪器和设备第66-67页
        2.2 实验材料第67页
    3 实验方法第67-70页
        3.1 拮抗菌株JL04生长曲线测定第67-68页
        3.2 JL04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第68页
        3.3 拮抗菌JL04菌株培养基组分优化第68-69页
        3.4 正交试验第69-70页
        3.5 优化后生长曲线的测定第70页
        3.6 优化后拮抗活性的变化第70页
        3.7 数据处理第70页
    4 结果第70-77页
        4.1 生长曲线测定第70-71页
        4.2 拮抗菌JL04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第71-72页
        4.3 拮抗菌JL04菌株培养基组分优化第72-74页
        4.4 正交实验结果第74-76页
        4.5 发酵条件优化后JL04生长曲线的测定第76页
        4.7 优化后拮抗活性的变化第76-77页
    5 结论第77-7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附录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g-Cu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制丙二醇中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FTO蛋白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