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3.1 组织治理机制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治理问题 | 第18-19页 |
1.3.3 构建金融共同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4 简要评论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合作金融理论 | 第22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3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2.4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25页 |
2.5 理论评述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动因、现状与问题 | 第26-37页 |
3.1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1 首创摸索阶段 | 第26页 |
3.1.2 试点开展阶段 | 第26-27页 |
3.1.3 多形式发展阶段 | 第27页 |
3.2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因 | 第27-33页 |
3.2.1 农户金融需求强烈 | 第27-29页 |
3.2.2 农村金融供给的效用与不足 | 第29-33页 |
3.2.3 农村资金互助的组织与制度优势 | 第33页 |
3.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现状特点 | 第33-35页 |
3.3.1.数量庞大 | 第33-34页 |
3.3.2 规模扩张 | 第34页 |
3.3.3 模式多样 | 第34-35页 |
3.4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 第37-44页 |
4.1 基于合作金融的治理原则 | 第37-38页 |
4.1.1 自愿原则 | 第37页 |
4.1.2 民主平等原则 | 第37页 |
4.1.3 双重使命原则 | 第37-38页 |
4.2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体系 | 第38-40页 |
4.2.1 内部治理委托人 | 第38-39页 |
4.2.2 内部治理代理人 | 第39-40页 |
4.3 基于产权关系的股权设置 | 第40-41页 |
4.4 基于控制权的借贷机制 | 第41-43页 |
4.4.1 贷款审核发放机制 | 第42页 |
4.4.2 贷款回收机制 | 第42-43页 |
4.5 基于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内部治理与绩效:基于两类互助组织的实证分析 | 第44-59页 |
5.1 案例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44-47页 |
5.1.1 案例背景 | 第44-45页 |
5.1.2 内部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5-47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5.2 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 第47-53页 |
5.2.1 两类资金互助社内部治理情况比较 | 第47-50页 |
5.2.2 案例总体分析 | 第50-53页 |
5.3 绩效评价对比分析 | 第53-58页 |
5.3.1 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绩效对比 | 第53-55页 |
5.3.2 对比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亚洲地区合作金融的经验与启示 | 第59-62页 |
6.1 亚洲地区合作金融治理模式 | 第59-60页 |
6.1.1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治理模式 | 第59页 |
6.1.2 印度农村合作金融治理模式 | 第59-60页 |
6.1.3 台湾农村合作金融治理模式 | 第60页 |
6.2 亚洲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经验启示 | 第60-61页 |
6.2.1 建立自上而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 | 第60-61页 |
6.2.2 发挥合作制原则的内生动力 | 第61页 |
6.2.3 完善对合作金融组织的监管制度 | 第6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启示 | 第62-6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7.2 完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启示 | 第62-65页 |
7.2.1 完善借贷资金管理机制 | 第62-63页 |
7.2.2 优化组织结构 | 第63页 |
7.2.3 健全监管体系 | 第63-64页 |
7.2.4 建立培训体系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1 | 第69-71页 |
附录 2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