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南地区腾格尔组一段沉积相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沉积相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二连盆地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0页 |
1.5 取得主要认识 | 第10-1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 第12-18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2-15页 |
2.2.1 工区构造平面特征 | 第12-13页 |
2.2.2 工区构造演化 | 第13-14页 |
2.2.3 断裂活动特征 | 第14-15页 |
2.3 地层简介 | 第15-16页 |
2.4 工区开发现状 | 第16-18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9页 |
3.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8-19页 |
3.1.1 地层划分基本思路和原则 | 第18页 |
3.1.2 地层划分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3.2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9-29页 |
3.2.1 地层边界和标志层的确定 | 第19-22页 |
3.2.2 地层展布特征 | 第22-26页 |
3.2.3 地层平面分布 | 第26-29页 |
第4章 物源分析 | 第29-37页 |
4.1 碎屑岩成分及其分布 | 第29-35页 |
4.1.1 成分成熟度 | 第29-30页 |
4.1.2 岩屑组分 | 第30-31页 |
4.1.3 颗粒结构 | 第31-33页 |
4.1.4 泥岩颜色 | 第33-34页 |
4.1.5 岩性分析 | 第34-35页 |
4.2 物源区分析 | 第35-37页 |
第5章 沉积相研究 | 第37-56页 |
5.1 沉积相标志 | 第37-47页 |
5.1.1 岩石相标志 | 第37-40页 |
5.1.2 测井相标志 | 第40-41页 |
5.1.3 各沉积微相特征 | 第41-47页 |
5.2 沉积相展布分析 | 第47-54页 |
5.2.1 连井沉积相分析 | 第47-50页 |
5.2.2 平面沉积相分析 | 第50-54页 |
5.3 腾一段地层沉积模式 | 第54-56页 |
第6章 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 | 第56-66页 |
6.1 储层特征 | 第56-58页 |
6.1.1 岩石学特征 | 第56-57页 |
6.1.2 物性特征 | 第57-58页 |
6.2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58-64页 |
6.2.1 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影响 | 第58-61页 |
6.2.2 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61-64页 |
6.3 有利沉积相带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