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1.1.1β-受体激动剂概述 | 第13页 |
1.1.2 分子印迹传感器 | 第13-15页 |
1.1.3 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分析 | 第15-19页 |
1.1.4 纳米材料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增敏作用 | 第1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于纳米杂化增敏材料莱克多巴胺电聚合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 第22-35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电极修饰前处理及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2 纳米杂化材料修饰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2.4.1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25-27页 |
2.4.2 纳米金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沉积 | 第27页 |
2.4.3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修饰电极表面的聚合 | 第27-29页 |
2.4.4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2.4.5 模板分子的去除 | 第30页 |
2.4.6 电化学传感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0-34页 |
2.4.7 与其他电化学传感器对比 | 第34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 第35-40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3.3.1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 第36页 |
3.3.2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6页 |
3.3.3 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页 |
3.3.4 聚合物微球的平衡结合试验与Scatchard分析 | 第36-37页 |
3.3.5 聚合物微球的类特异性试验 | 第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3.4.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评价 | 第37-38页 |
3.4.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8-39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石墨烯/纳米金增敏的分子印迹SPR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 第40-52页 |
4.1 前言 | 第40-41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4.3.1 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 GNPs/r GO)的制备 | 第41-42页 |
4.3.2 MIP/GNPs/r GO-SPR芯片的制备 | 第42页 |
4.3.3 MIP/GNPs/r GO-SPR芯片的表征 | 第42页 |
4.3.4 SPR仪器分析程序 | 第42-4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4.1 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评价 | 第44页 |
4.4.2 MIP/GNPs/r GO-SPR芯片制备过程 | 第44-46页 |
4.4.3MIP/GNPs/r GO-SPR芯片分析性能评价及优化 | 第46-49页 |
4.4.4 MIP/GNPs/r GO-SPR及NIP/GNPs/r GO-SPR芯片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 第49页 |
4.4.5 纳米复合材料GNPs/r GO对印迹芯片增敏作用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53页 |
5.3 主要问题 | 第53页 |
5.4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