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 第9-10页 |
1.1.2 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需求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主要研究文献评价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产业结构变动与交通运输需求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 第19-31页 |
2.1 产业结构概述及其变动规律 | 第19-22页 |
2.1.1 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页 |
2.1.2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1.3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 第21-22页 |
2.2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 第22-25页 |
2.2.1 交通运输需求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交通运输需求的产生原因 | 第23页 |
2.2.3 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3 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需求的相互关系 | 第25页 |
2.4 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需求关系模型 | 第25-30页 |
2.4.1 计量经济学模型 | 第25-26页 |
2.4.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2.4.3 投入产出模型 | 第27-29页 |
2.4.4 对已有关系模型的比较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分析 | 第31-38页 |
3.1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需求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3.2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经济价值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33-36页 |
3.2.1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近似分解模型 | 第33-34页 |
3.2.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完全分解模型 | 第34-36页 |
3.3 近似分解模型与完全分解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预测 | 第38-49页 |
4.1 数据来源和部门划分 | 第38页 |
4.2 投入产出表的预测 | 第38-43页 |
4.2.1 各部门总产出的预测 | 第38-40页 |
4.2.2 完全消耗系数的预测 | 第40-43页 |
4.3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经济价值的影响预测 | 第43-44页 |
4.4 产业结构变动对客货运量的影响预测 | 第44-48页 |
4.4.1 交通运输经济价值与客货运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4.4.2 基于交通运输经济价值的客货运量预测模型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需求影响预测实证分析 | 第49-64页 |
5.1 实证分析背景概况 | 第49-51页 |
5.1.1 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49-50页 |
5.1.2 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 第50-51页 |
5.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省产业各部门的投入产出预测 | 第51-56页 |
5.2.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省产业各部门的发展速度 | 第51-53页 |
5.2.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省产业各部门的总产出 | 第53-55页 |
5.2.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省产业各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 | 第55-56页 |
5.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经济价值的影响预测 | 第56-61页 |
5.3.1 三次产业对交通运输经济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56页 |
5.3.2 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对货运经济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56-59页 |
5.3.3 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对客运经济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5.4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产业结构变动对客货运量的影响预测 | 第61-63页 |
5.4.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产业结构变动下客货运总量的预测 | 第61-62页 |
5.4.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产业结构变动下诱增客货运量的预测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一、研究成果 | 第64页 |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