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6页 |
1.1 量子点概述 | 第17-23页 |
1.1.1 量子点的定义 | 第17页 |
1.1.2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17-18页 |
1.1.3 量子点的功能化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1.1.4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 第20-23页 |
1.2 掺杂ZnS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2.1 掺杂机制 | 第23页 |
1.2.2 Mn掺杂ZnS量子点 | 第23-24页 |
1.2.3 Cu掺杂ZnS量子点 | 第24-25页 |
1.3 量子点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 第25-28页 |
1.3.1 无机离子的检测 | 第26页 |
1.3.2 药物分子的检测 | 第26-27页 |
1.3.3 有机小分子的检测 | 第27页 |
1.3.4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 第27-28页 |
1.4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8-30页 |
1.4.1 立题背景 | 第28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3 创新点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章 ZnS:Mn/Zn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 第36-46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2.2.2 ZnS:Mn/ZnS的合成方法 | 第37-38页 |
2.2.3 ZnS:Mn/ZnS的表征 | 第38页 |
2.2.4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2.3.1 ZnS:Mn的表面结构 | 第39页 |
2.3.2 ZnS:Mn和ZnS:Mn/ZnS的形貌 | 第39-40页 |
2.3.3 ZnS:Mn和ZnS:Mn/ZnS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40-41页 |
2.3.4 掺锰量的影响 | 第41页 |
2.3.5 放置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6 pH的影响 | 第42页 |
2.3.7 ZnS:Mn与ZnS:Mn/ZnS的荧光光谱比较 | 第42-44页 |
2.4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三章 ZnS:Cu/Zn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 第46-56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3.2.2 ZnS:Cu/ZnS的合成方法 | 第47-48页 |
3.2.3 ZnS:Cu/ZnS的表征 | 第48页 |
3.2.4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3.3.1 ZnS:Cu的表面结构 | 第49页 |
3.3.2 ZnS:Cu和ZnS:Cu/ZnS的形貌 | 第49-50页 |
3.3.3 ZnS:Cu和ZnS:Cu/ZnS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50页 |
3.3.4 陈化时间和回流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3.3.6 pH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7 ZnS:Cu/ZnS量子点水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2页 |
3.3.8 ZnS:Cu与ZnS:Cu/ZnS的荧光光谱比较 | 第52-53页 |
3.3.9 ZnS:Mn/ZnS和ZnS:Cu/ZnS量子点的性能比较 | 第53-54页 |
3.4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MPA-ZnS:Cu/Zn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检测尿酸 | 第56-67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7-58页 |
4.2.2 合成量子点的筛选 | 第58页 |
4.2.3 ZnS:Cu/ZnS的制备 | 第58-59页 |
4.2.4 尿酸的测定 | 第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4.3.1 测定时间的优化 | 第59页 |
4.3.2 测定温度的优化 | 第59-60页 |
4.3.3 pH的优化 | 第60-61页 |
4.3.4 尿酸诱导MPA-ZnS:Cu/ZnS量子点的荧光增强 | 第61页 |
4.3.5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61-63页 |
4.3.6 选择性实验 | 第63页 |
4.3.7 回收率试验 | 第63-64页 |
4.3.8 机理解释 | 第64页 |
4.4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五章 ZnS:Mn/ZnS和ZnS:Cu/ZnS量子点与甲基紫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第67-75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5.2.2 ZnS:Mn/ZnS的制备 | 第69页 |
5.2.3 ZnS:Cu/ZnS的制备 | 第69页 |
5.2.4 室温磷光检测 | 第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5.3.1 甲基紫对ZnS:Mn/ZnS磷光的猝灭作用 | 第69-70页 |
5.3.2 猝灭机理 | 第70-71页 |
5.3.3 甲基紫对ZnS:Cu/ZnS磷光的猝灭作用 | 第71-72页 |
5.3.4 猝灭机理 | 第72-73页 |
5.4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77-78页 |
承诺书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