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和依据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观点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支撑理论 | 第16-17页 |
1.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6页 |
1.3.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1.3.3 多元共治理论 | 第17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4.1 老旧小区 | 第17-18页 |
1.4.2 供配电设施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难点与创新 | 第19-21页 |
1.6.1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6.2 研究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政府治理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的历史演进和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2.1 历史演进 | 第21-22页 |
2.1.1 政府主导实践阶段(1949 年—1987 年) | 第21页 |
2.1.2 自治组织实践阶段(1987 年—2003 年) | 第21页 |
2.1.3 多元协同实践阶段(2003 年—至今) | 第21-22页 |
2.2 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2.2.1 建立多元协同的供配电设施治理体系 | 第22页 |
2.2.2 供配电设施治理强调网格化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2.2.3 建立智慧型供配电设施管理方式 | 第23页 |
2.3 政府在指导城市小区供配电设施治理实践存在的不适应性 | 第23-25页 |
2.3.1 政府在指导小区供配电设施管理的自觉性不强 | 第23-24页 |
2.3.2 政府在指导小区供配电设施治理的实践性不够 | 第24页 |
2.3.3 政府在指导小区供配电设施智能化建设的前瞻性不足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自贡市政府治理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的案例描述 | 第25-32页 |
3.1 治理老旧小区配电设施的背景 | 第25页 |
3.1.1 建设质量标准低,影响居民用电质量 | 第25页 |
3.1.2 运维主体责任缺失,维护更新难以保障 | 第25页 |
3.1.3 产权界定不清晰,后续跟进服务不力 | 第25页 |
3.2 治理运行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1 多元协同 | 第25-26页 |
3.2.2 服务为本 | 第26页 |
3.3 治理的标准 | 第26-27页 |
3.3.1 坚持老旧小区的界定标准 | 第26-27页 |
3.3.2 坚持治理项目概预算标准 | 第27页 |
3.3.3 坚持容量负荷配置标准 | 第27页 |
3.4 治理的做法 | 第27-30页 |
3.4.1 政企联动 | 第27-28页 |
3.4.2 规范流程 | 第28-29页 |
3.4.3 全程督导 | 第29-30页 |
3.5 典型性分析 | 第30-32页 |
3.5.1 管理机制首次形成多元共治防止新建小区成为新的弃管小区 | 第30页 |
3.5.2 运行机制创新实施治理产权移交运维模式 | 第30-31页 |
3.5.3 效益机制重点关注居民满意度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自贡市政府治理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的管理机制分析 | 第32-36页 |
4.1 治理前的管理机制 | 第32-33页 |
4.1.1 管理主体 | 第32页 |
4.1.2 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4.2 治理主体确立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1 相关性原则 | 第33页 |
4.2.2 主导性原则 | 第33页 |
4.2.3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3-34页 |
4.3 治理后的管理机制 | 第34-36页 |
4.3.1 政府统筹 | 第34页 |
4.3.2 部门协调 | 第34-35页 |
4.3.3 企业负责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自贡市政府治理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36-41页 |
5.1 治理前的运行现状 | 第36-37页 |
5.1.1 运行流程存在漏洞 | 第36页 |
5.1.2 运行中职责定位不清 | 第36-37页 |
5.1.3 运行中信息沟通不畅 | 第37页 |
5.2 治理运行政策规范化 | 第37-39页 |
5.2.1 流程步骤重构 | 第37-38页 |
5.2.2 职责任务界定 | 第38页 |
5.2.3 信息反馈闭环 | 第38-39页 |
5.3 治理后的运行机制 | 第39-41页 |
5.3.1 拓宽思路,多方统筹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治理所需资金 | 第39页 |
5.3.2 整合资源,全方位监督治理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资金落实 | 第39-40页 |
5.3.3 理清责任,明确供配电治理设施治理后产权移交及运维工作 | 第40-41页 |
第六章 自贡市政府对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治理效益机制分析 | 第41-47页 |
6.1 治理产生的效益机制 | 第41-42页 |
6.1.1 构建供电设施治理分工负责的长效机制 | 第41页 |
6.1.2 构建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 第41-42页 |
6.1.3 构建供电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 | 第42页 |
6.2 治理后的成果效益分析 | 第42-44页 |
6.2.1 用电可靠性提高,居民满意度增强 | 第42-43页 |
6.2.2 配电设施损耗降低,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 第43页 |
6.2.3 服务质量改善,加快了城市幸福小区建设进度 | 第43-44页 |
6.3 治理后的公共管理效益分析 | 第44-47页 |
6.3.1 整合公共资源,完善了城市电力基础设施 | 第44页 |
6.3.2 探索形成了电力基础设施治理升级的长效机制 | 第44-45页 |
6.3.3 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了政府形象 | 第45页 |
6.3.4 改善了电力公共产品质量 | 第45-47页 |
第七章 自贡市政府对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治理治理借鉴与启示 | 第47-51页 |
7.1 进一步统筹政府、企业、社会三大主体,明晰供配电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维护职责 | 第47-49页 |
7.1.1 城市供配电公共设施建设规划需超前布局、协同推进 | 第47页 |
7.1.2 城市供配电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需周密部署、多方协调 | 第47-48页 |
7.1.3 城市供配电公共设施管理维护需责任分明、共同参与 | 第48-49页 |
7.2 新城市公共设施治理、治理和管理维护的方式方法,建设智慧美丽幸福城市 | 第49-51页 |
7.2.1 切实发挥好政府公共管理的总指挥作用 | 第49页 |
7.2.2 切实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 第49-5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8.1 结论 | 第51页 |
8.2 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