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论 | 第8-17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创新之处与研究限度 | 第16-17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 研究限度 | 第16-17页 |
一、迎新路街道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试点情况分析 | 第17-22页 |
(一) 迎新路街道及两个试点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1. 迎新路街道的基本情况 | 第17页 |
2. 两个试点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二) 迎新路街道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试行情况 | 第18-22页 |
1. 试点小区的共同特点 | 第18-19页 |
2. 准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19-21页 |
3. 准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 | 第21-22页 |
二、迎新路街道准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一) 准物业管理试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1. 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 第22页 |
2. 老旧小区的空间格局不够合理 | 第22页 |
3. 老旧小区居民拒缴费的现象比较突出 | 第22-23页 |
4. 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与街道社区工作存在脱节之处 | 第23页 |
5. 老旧小区也面临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问题 | 第23-25页 |
(二) 准物业管理试点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1. 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 | 第25页 |
2. 老旧小区改造重“面子”轻“里子” | 第25页 |
3. 老旧小区居民构成复杂,困难户多 | 第25-26页 |
4. 社区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 | 第26-28页 |
5. 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主体职责不清 | 第28-29页 |
三、国内其它城市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模式和经验 | 第29-32页 |
(一) 北京:朝阳区实现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全覆盖 | 第29-30页 |
1. 北京市朝阳区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29页 |
2. 北京市朝阳区准物业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 | 第29-30页 |
(二) 杭州市社区准物业管理规范 | 第30-32页 |
1. 杭州准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30页 |
2. 杭州准物业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 | 第30-32页 |
四、完善呼市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2-35页 |
(一) 明确各部门职责 | 第32页 |
1. 各部门职责制度清晰 | 第32页 |
2. 提高个人服务意识 | 第32页 |
(二) 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 第32-33页 |
1. 增加居民委员会中的纯居民比例 | 第32页 |
2. 培养社区领袖,提高社区自组织能力 | 第32-33页 |
3. 建立志愿服务队,提高居民参与度 | 第33页 |
(三) 政府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 | 第33页 |
1. 加大对老旧小区外部景观的改造 | 第33页 |
2. 加大对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的改造 | 第33页 |
(四) 多种方式并举,解决准物业管理经费问题 | 第33-35页 |
1. 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 第33页 |
2. 采取柔性管理的方式提高缴费水平 | 第33-34页 |
3. 用服务质量改变居民的固有观念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