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锻造操作机发展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锻造操作机简介 | 第12-14页 |
1.2.2 国外锻造操作机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2.3 国内锻造操作机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3 锻造操作机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型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新型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简介 | 第19-20页 |
2.3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建模 | 第20-29页 |
2.3.1 复数矢量表示 | 第20-21页 |
2.3.2 构建机构坐标系 | 第21-22页 |
2.3.3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位置正解 | 第22-26页 |
2.3.4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位置反解 | 第26-29页 |
2.4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Matlab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2.4.1 尺寸参数设定 | 第29-30页 |
2.4.2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输入—输出仿真 | 第30-32页 |
2.4.3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输出—输入仿真 | 第32-33页 |
2.4.4 正反解仿真结果分析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新型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速度和加速度求解 | 第34-43页 |
3.2.1 主运动机构逆运动学速度及加速度求解 | 第34-37页 |
3.2.2 主运动机构各构件质心速度及加速度求解 | 第37-43页 |
3.3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动力学建模 | 第43-50页 |
3.4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规划 | 第50-51页 |
3.5 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动力学Matlab仿真分析 | 第51-56页 |
3.5.1 提升运动动力学求解及分析 | 第52-53页 |
3.5.2 俯仰运动动力学求解及分析 | 第53-55页 |
3.5.3 缓冲运动动力学求解及分析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新型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建模与分析 | 第57-69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新型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建模 | 第57-59页 |
4.3 新型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建模 | 第59-63页 |
4.3.1 锻造操作机运动学正解仿真 | 第59-61页 |
4.3.2 锻造操作机运动学反解仿真 | 第61-63页 |
4.4 锻造操作机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63-68页 |
4.4.1 提升运动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64-65页 |
4.4.2 俯仰运动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65-66页 |
4.4.3 缓冲运动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新型锻造操作机的参数化优化 | 第69-79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69页 |
5.3 锻造操作机参数化建模 | 第69-72页 |
5.3.1 定义参数化变量和目标 | 第70页 |
5.3.2 建立锻造操作机简化模型 | 第70-71页 |
5.3.3 模型参数化处理 | 第71-72页 |
5.4 锻造操作机参数化分析 | 第72-77页 |
5.4.1 提升缸参数化分析 | 第72-73页 |
5.4.2 缓冲缸参数化分析 | 第73-77页 |
5.5 参数化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