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新中国建立前谢觉哉立法思想的发展基础 | 第11-22页 |
(一) 谢觉哉立法思想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二) 谢觉哉立法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13-19页 |
1. 谢觉哉的立法实践 | 第13-16页 |
2. 谢觉哉的司法实践 | 第16-19页 |
(三) 谢觉哉立法思想的思想基础 | 第19-22页 |
1.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 第19-20页 |
2. 新文化思想的影响 | 第20-21页 |
3. 马克思主义立法思想的指导 | 第21-22页 |
二、新中国建立前谢觉哉立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36页 |
(一) 法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 第23-24页 |
(二) 国情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 第24-25页 |
(三) 建立全民政治的根本法 | 第25-27页 |
(四) 建立正规的法治克服法律游击现象 | 第27-31页 |
(五) 法律要保障人民的民主与自由 | 第31-32页 |
(六) 合情合理即是好法 | 第32-34页 |
(七) 立法与司法工作相结合 | 第34-35页 |
(八)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35-36页 |
三、谢觉哉立法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第36-39页 |
(一) 谢觉哉立法思想推动了革命法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37页 |
(二) 谢觉哉立法思想是当今中国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