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与土体间协同作用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桩锚支护结构的支护特点和适用范围第13-15页
    1.4 桩锚支护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支护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第17-34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支护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第17-19页
        2.2.1 试验法第17-18页
        2.2.2 理论分析法第18-19页
    2.3 支护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第19-21页
        2.3.1 支护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第19页
        2.3.2 群桩作用下产生的土拱效应第19-20页
        2.3.3 土压力分布形式第20-21页
    2.4 桩土相互作用的接触面简介第21-25页
        2.4.1 无厚度Goodman接触面单元第21-23页
        2.4.2 有厚度接触面单元第23-25页
        2.4.3 接触面单元的受力状态第25页
    2.5 深基坑支护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第25-29页
        2.5.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2.5.2 刚性系数的确定第27-28页
        2.5.3 差分方程的建立第28-29页
        2.5.4 考虑边界条件第29页
        2.5.5 支护桩桩身内力的计算第29页
    2.6 工程实例分析第29-33页
        2.6.1 工程简介第29-30页
        2.6.2 数值模拟与分析第30-32页
        2.6.3 结果分析第32-33页
    2.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第34-43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预应力锚杆的特点第34-35页
    3.3 预应力锚杆加固土体的基本原理与力学作用第35-37页
        3.3.1 预应力锚杆的基本原理第35-36页
        3.3.2 预应力锚杆的力学作用第36-37页
    3.4 预锚体系的破坏形式第37-39页
        3.4.1 灌浆体与土体界面失效第37-38页
        3.4.2 灌浆体与杆体之间的破坏第38页
        3.4.3 土体的破坏第38-39页
    3.5 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分析第39-42页
        3.5.1 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第39页
        3.5.2 用微单元描述锚土相互作用原理第39-40页
        3.5.3 锚杆伸长量的简化计算第40-41页
        3.5.4 锚杆轴力及剪应力的计算第41-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锚杆-支护桩-土体相互作用体系内力分析第43-51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桩锚支护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计算简图的建立第43-44页
    4.3 桩锚支护与土体相互作用体系的内力分析第44-48页
        4.3.1 静力平衡条件第44页
        4.3.2 变形协调条件第44-45页
        4.3.3 改进的变形协调条件第45-46页
        4.3.4 关于变形协调中Δ_(iq)和Δ_(ij)的算法第46-48页
    4.4 锚杆(索)设计拉力值的确定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兰州市某住宅楼地下车库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实例分析第51-59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工程背景第51-55页
        5.2.1 支护方案第51-52页
        5.2.2 基坑设计参数第52-53页
        5.2.3 计算锚杆设计拉力第53-54页
        5.2.4 数值验证第54-55页
    5.3 结果分析第55页
    5.4 参数变化对支护桩的影响第55-57页
    5.5 刚度法与柔度法计算锚杆的拉力第57-58页
    5.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基金项目第66-67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其他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基浆料在黄土劈裂注浆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钴/铈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催化脱除氮氧化物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