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7-28页 |
1.2.1 连续压实技术的发展 | 第17-22页 |
1.2.2 路基支承刚度均匀性控制 | 第22-26页 |
1.2.3 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 第26-2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8-3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2章 连续压实检验控制理论体系 | 第32-66页 |
2.1 路基结构抗力 | 第32-35页 |
2.1.1 路基结构形成过程 | 第32-33页 |
2.1.2 压实过程路基变形与抗力关系 | 第33-34页 |
2.1.3 压实作用力与路基结构抗力 | 第34-35页 |
2.2 连续压实测试的动力学原理 | 第35-45页 |
2.2.1 激励设备与分析模型 | 第36-39页 |
2.2.2 振动轮动态响应的动力学分析 | 第39-45页 |
2.3 国外连续评定控制指标及特点 | 第45-53页 |
2.3.1 瑞典评定指标CMV | 第46-49页 |
2.3.2 德国评定指标B_(vib) | 第49-53页 |
2.4 连续检验控制的抗力指标体系 | 第53-58页 |
2.4.1 抗力指标体系构成及关系 | 第53-54页 |
2.4.2 路基结构反作用力F | 第54页 |
2.4.3 振动压实值VCV | 第54-56页 |
2.4.4 指标的试验验证 | 第56-58页 |
2.5 压实质量连续检验控制方法 | 第58-64页 |
2.5.1 连续反馈控制基本原理 | 第59页 |
2.5.2 压实机具工艺参数监控 | 第59-62页 |
2.5.3 压实程度控制 | 第62-63页 |
2.5.4 压实稳定性控制 | 第63-6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3章 连续测试监控系统 | 第66-81页 |
3.1 监控系统构成 | 第66-72页 |
3.1.1 激励系统 | 第66-67页 |
3.1.2 量测系统 | 第67-71页 |
3.1.3 分析系统 | 第71-72页 |
3.2 振动压实试验技术要求 | 第72-75页 |
3.2.1 激励与量测 | 第72-74页 |
3.2.2 测试模式与操作流程 | 第74-75页 |
3.3 压实过程监控系统 | 第75-80页 |
3.3.1 CPMS硬件系统组成 | 第75-77页 |
3.3.2 CPMS硬件系统测试 | 第77-78页 |
3.3.3 CPMS软件系统 | 第78-79页 |
3.3.4 CPMS技术指标与基本功能 | 第79-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连续指标与常规指标关系验证 | 第81-106页 |
4.1 连续指标与常规指标关系分析 | 第81-88页 |
4.1.1 平板载荷试验与振动压实试验特征 | 第81-85页 |
4.1.2 控制指标影响因素 | 第85-86页 |
4.1.3 两类试验结果的对比方法 | 第86-88页 |
4.2 现场验证试验概况 | 第88-93页 |
4.2.1 对比试验方案 | 第88-89页 |
4.2.2 哈大客运专线试验段 | 第89-91页 |
4.2.3 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 | 第91-92页 |
4.2.4 成灌铁路试验段 | 第92-93页 |
4.3 验证试验的统计分析 | 第93-100页 |
4.3.1 VCV与K_(30)的相关关系 | 第93-94页 |
4.3.2 VCV与E_(vd)的相关关系 | 第94-97页 |
4.3.3 VCV与E_(v2)的相关关系 | 第97-99页 |
4.3.4 与国外标准的对比 | 第99-100页 |
4.4 误差因素分析 | 第100-104页 |
4.4.1 不同试验方法引起的差异 | 第101-102页 |
4.4.2 试验影响范围不同引起的差异 | 第102-103页 |
4.4.3 其它因素引起的差异 | 第103-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路基均匀性对无砟轨道结构性能影响研究 | 第106-128页 |
5.1 路基结构性状不均匀产生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5.1.1 路基性状均匀性的含义 | 第107页 |
5.1.2 路基结构性状不均匀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5.2 无砟轨道/路基耦合三维多层体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8-112页 |
5.2.1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第108-109页 |
5.2.2 无砟轨道/路基多层体系动力学模型及其实现 | 第109-112页 |
5.2.3 路基刚度不均匀限值评价指标 | 第112页 |
5.3 无砟轨道板/路基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 第112-127页 |
5.3.1 荷载作用下系统各结构层的动力响应 | 第115-117页 |
5.3.2 路基刚度不均匀程度对轨道结构动位移影响规律 | 第117-118页 |
5.3.3 路基刚度不均匀部位对模型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5.3.4 路基刚度不均匀状态对轨道结构动位移影响规律 | 第120-122页 |
5.3.5 基床底层刚度对轨道结构动位移影响规律 | 第122-125页 |
5.3.6 路基刚度不均匀范围大小对轨道结构动应力的影响规律 | 第125-12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6章 路基结构均匀性控制研究 | 第128-165页 |
6.1 路基结构均匀性的影响因素 | 第128-129页 |
6.2 连续压实路基均匀性判别 | 第129-142页 |
6.2.1 路基均匀性对常规检验点及数量的影响 | 第129-132页 |
6.2.2 路基结构支承刚度离散程度指标 | 第132-134页 |
6.2.3 路基薄弱点的确定 | 第134-137页 |
6.2.4 路基压实均匀性评定 | 第137-140页 |
6.2.5 过程控制图 | 第140-142页 |
6.3 提高路基均匀性的途径 | 第142-143页 |
6.3.1 改善填料 | 第142页 |
6.3.2 优化压实 | 第142-143页 |
6.4 工程应用 | 第143-163页 |
6.4.1 在哈大客专的应用 | 第143-150页 |
6.4.2 在京沪高铁的应用 | 第150-156页 |
6.4.3 在成灌快铁的应用 | 第156-158页 |
6.4.4 在兰新铁路的应用 | 第158-1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结论 | 第165-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