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交通协调控制 | 第16-22页 |
2.1 交通路网的控制方式 | 第16-18页 |
2.1.1 单点信号控制 | 第16页 |
2.1.2 干线信号控制 | 第16-17页 |
2.1.3 区域信号控制 | 第17-18页 |
2.2 区域交通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2.2.1 协调控制 | 第18页 |
2.2.2 分散控制 | 第18-19页 |
2.2.3 其他控制策略 | 第19页 |
2.3 区域路网子区划分 | 第19-21页 |
2.3.1 路网子区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2.3.2 路网子区划分的原则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改进Newman算法的路网子区划分研究 | 第22-39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社团划分问题的研究 | 第22-25页 |
3.2.1 复杂网络中的社团 | 第22-23页 |
3.2.2 社团结构的评价指标 | 第23-25页 |
3.3 几种常见的社团划分方法 | 第25-28页 |
3.3.1 Kernighan-Lin算法 | 第25-26页 |
3.3.2 谱平分算法 | 第26页 |
3.3.3 GN分裂算法 | 第26-27页 |
3.3.4 Newman快速算法 | 第27-28页 |
3.4 针对加权网络改进的Newman快速算法 | 第28-30页 |
3.4.1 相关参数的定义 | 第28页 |
3.4.2 社团模块度的重定义 | 第28-29页 |
3.4.3 改进的Newman快速算法 | 第29-30页 |
3.5 区域交通的子区划分 | 第30-38页 |
3.5.1 交通路网的抽象建模 | 第30-31页 |
3.5.2 路网子区划分 | 第31页 |
3.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子区划分的信号协调控制研究 | 第39-48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交通信号控制参数 | 第40-41页 |
4.2.1 周期时长 | 第40页 |
4.2.2 绿信比 | 第40-41页 |
4.2.3 相位差 | 第41页 |
4.3 信号控制的性能指标 | 第41-43页 |
4.3.1 车辆延误 | 第41-42页 |
4.3.2 停车率 | 第42页 |
4.3.3 通行能力 | 第42-43页 |
4.4 子区协调控制方法 | 第43-44页 |
4.4.1 迭代学习法 | 第43页 |
4.4.2 边界控制法 | 第43-44页 |
4.4.3 宏观图基本法 | 第44页 |
4.5 子区协调控制多目标优化建模 | 第44-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改进NSGA-II算法求解子区间信号配时 | 第48-64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48-50页 |
5.3 NSGA-II算法的研究及改进 | 第50-62页 |
5.3.1 NSGA-II算法 | 第50-55页 |
5.3.2 基于NSGA-II算法的子区协调控制多目标优化 | 第55-56页 |
5.3.3 改进NSGA-II算法 | 第56-57页 |
5.3.4 改进的NSGA-II算法的测试实验 | 第57-62页 |
5.4 基于改进NSGA-II算法的子区协调控制多目标优化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