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隧道抗震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抗震研究方法分类 | 第13-14页 |
·隧道抗震具体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国内外抗震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地震观测与模型实验 | 第16-18页 |
·理论分析 | 第18-20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20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结构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单元法基础 | 第22-37页 |
·引言 | 第22页 |
·结构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动力有限元法基本步骤 | 第22-25页 |
·中心差分法 | 第25-28页 |
·沙漏现象及其控制 | 第28-30页 |
·接触计算理论基础 | 第30-36页 |
·接触界面条件及罚函数法 | 第30-32页 |
·接触计算的有限元方程 | 第32-35页 |
·有限元方程的显示解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隧道局部结构拼装模型与等效模型等效参数确定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页 |
·隧道局部结构拼装模型 | 第37-40页 |
·通用管片模型 | 第38-39页 |
·橡胶密封垫模型和螺栓模型 | 第39-40页 |
·隧道局部结构等效模型 | 第40-42页 |
·隧道等效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40页 |
·等效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40-42页 |
·隧道局部结构拼装模型等效试验 | 第42-50页 |
·等效试验原理 | 第42-43页 |
·横向等效试验 | 第43-47页 |
·纵向等效试验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隧道初始工况下的数值仿真 | 第51-75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长江西路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52-57页 |
·隧道轴心线模型 | 第52-53页 |
·隧道衬砌模型 | 第53-54页 |
·联络通道模型 | 第54-55页 |
·工作井模型 | 第55-57页 |
·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57-60页 |
·土体分层模型 | 第57-59页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59-60页 |
·隧道—土体整体耦合模型 | 第60-62页 |
·初始工况隧道数值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 | 第62-65页 |
·初始地应力 | 第62-63页 |
·外水压力和边界条件 | 第63-65页 |
·控制断面选取 | 第65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74页 |
·普通断面 | 第65-71页 |
·联络通道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初始工况下隧道一致性地震激励数值仿真 | 第75-87页 |
·引言 | 第75页 |
·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 | 第75-79页 |
·地震波加载 | 第75-76页 |
·人工边界 | 第76-77页 |
·阻尼选取 | 第77-78页 |
·加载方法 | 第78-79页 |
·一致性地震激励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9-86页 |
·普通断面 | 第79-82页 |
·联络通道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初始工况下隧道非一致性地震激励数值仿真 | 第87-97页 |
·引言 | 第87页 |
·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 | 第87-88页 |
·非一致性地震激励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8-95页 |
·普通断面 | 第88-92页 |
·联络通道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7-99页 |
·工作总结 | 第97-98页 |
·研究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