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双M-Z周界防护系统定位算法与模式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第13-14页
        1.3.1 本课题主要工作第13页
        1.3.2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光纤周界防护系统原理第14-25页
    2.1 光纤传感基本原理及技术第14-19页
        2.1.1 光纤传感原理第14-15页
        2.1.2 相位调制第15-17页
        2.1.3 干涉原理第17-19页
    2.2 典型光纤周界防护技术第19-22页
        2.2.1 Michelson干涉技术第19页
        2.2.2 Sagnac干涉技术第19-20页
        2.2.3 Mach-Zehnder干涉技术第20页
        2.2.4 OTDR技术第20-21页
        2.2.5 FBG技术第21-22页
    2.3 双M-Z干涉周界防护技术第22-23页
    2.4 各类技术比较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双M-Z光纤周界防护系统设计第25-35页
    3.1 双M-Z光纤周界防护系统结构第25页
    3.2 双M-Z干涉仪定位算法研究第25-29页
        3.2.1 相关函数定义与性质第25-27页
        3.2.2 时域内互相关运算第27-28页
        3.2.3 频域内互相关运算第28-29页
    3.3 FFTW频域内互相关算法第29-31页
        3.3.1 FFTW的介绍与使用第29-30页
        3.3.2 FFTW频域内互相关算法流程第30-31页
    3.4 振动定位实验与分析第31-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传感信号模式识别第35-49页
    4.1 小波及小波包分析理论第36-40页
        4.1.1 连续小波变换第36-37页
        4.1.2 离散小波变换第37-38页
        4.1.3 多分辨率分析和小波Mallat快速算法第38-39页
        4.1.4 小波包分析第39-40页
    4.2 小波包提取传感信号特征信息第40-42页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第42-45页
        4.3.1 人工神经网络第42-43页
        4.3.2 BP神经网络第43-44页
        4.3.3 BP神经网络的学习步骤第44-45页
    4.4 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第45-46页
        4.4.1 输入/输出层节点数第45-46页
        4.4.2 隐含层节点数第46页
        4.4.3 传输函数及参数的设定第46页
    4.5 模式识别实验与分析第46-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医患矛盾的成因与化解路径研究--以重庆市XX医院为例
下一篇:数字水印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评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