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我国农业磷肥的施用情况 | 第11-12页 |
1.2 铁膜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5页 |
1.2.1 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 | 第13-14页 |
1.2.2 根表铁膜对水稻磷和硒吸收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硒的营养学功能 | 第15-17页 |
1.3.1 我国土壤硒的含量情况 | 第15-16页 |
1.3.2 硒对植物的作用 | 第16-17页 |
1.4 磷硒交互作用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 第19-23页 |
2.1 研究背景和思路 | 第19-21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3章 pH和三种阴离子对紫色土亚硒酸盐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23-33页 |
3.1 前言 | 第23-24页 |
3.2 材料方法 | 第24-25页 |
3.2.1 供试土壤 | 第24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3.2.3 吸附结果的模拟及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3.3.1 紫色土对亚硒酸盐的吸附等温线 | 第25-26页 |
3.3.2 不同pH对紫色土吸附亚硒酸盐的影响 | 第26页 |
3.3.3 竞争阴离子对紫色土吸附亚硒酸盐的影响 | 第26-29页 |
3.3.4 吸附硒的分配系数 | 第29页 |
3.3.5 竞争离子对紫色土解吸亚硒酸盐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讨论 | 第30-32页 |
3.5 结论 | 第32-33页 |
第4章 磷对水稻吸收转移硒的影响 | 第33-49页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4.2.1 水稻幼苗的培养 | 第34页 |
4.2.2 磷硒交互水培试验 | 第34-36页 |
4.2.3 土壤施用磷肥对水稻硒吸收的影响 | 第36页 |
4.2.4 测定方法及质量控制 | 第36-37页 |
4.2.5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4.3.1 磷硒交互作用水培试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水稻体内磷和硒的简单作用 | 第38-41页 |
4.3.3 函数模型组建 | 第41-42页 |
4.3.4 水稻体内磷硒交互作用对磷和硒吸收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5 土壤施用磷肥和硒肥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6 土壤施用磷肥和硒肥对水稻硒吸收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7 土壤施用磷肥和硒肥对水稻中硒转移系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讨论 | 第46-47页 |
4.4.1 水培试验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转运硒的影响 | 第46页 |
4.4.2 土壤施磷肥和硒肥对水稻硒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结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磷和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转运硒的影响 | 第49-61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5.2.1 水稻幼苗的培养 | 第49-50页 |
5.2.2 不同磷浓度对水稻吸收硒的影响 | 第50页 |
5.2.3 不同磷浓度和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硒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5.3.1 不同磷浓度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52页 |
5.3.2 不同的磷处理对水稻根表铁膜数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3 不同磷浓度对水稻吸收转运硒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4 不同磷浓度对水稻吸收转运磷和铁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5 磷和铁膜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55页 |
5.3.6 磷和铁膜对水稻吸收转运Se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7 磷和铁膜对水稻吸收磷和铁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8 磷和铁膜对水稻Se在DCB、根和地上部的分配影响 | 第58-59页 |
5.4 讨论 | 第59-60页 |
5.4.1 不同磷浓度对水稻吸收转运硒的影响 | 第59页 |
5.4.2 磷和铁膜对水稻吸收转运硒的影响 | 第59-60页 |
5.5 结论 | 第60-61页 |
第6章 不同pH以及铁膜和磷对水稻幼苗吸收硒的影响 | 第61-71页 |
6.1 引言 | 第61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6.2.2 数据分析 | 第62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6.3.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6.3.2 Se在水稻体内的吸收和转移 | 第63-65页 |
6.3.3 Fe和P在水稻体内的吸收和转移 | 第65-67页 |
6.3.4 Fe、P、Se在DCB、地上部、根中的分配率 | 第67-68页 |
6.4 讨论 | 第68页 |
6.5 结论 | 第68-71页 |
第7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71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